欢迎来到山村网

防治肥胖 重环境 变行为

2018-12-13 18:01:24浏览:7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肥胖目前成为全球负担。据统计,中国有约1/3的人超重和肥胖,大约为3亿人。儿童超重和肥胖占17.5%,成人则达到32.5%。尽管科

  肥胖目前成为全球负担。据统计,中国有约1/3的人超重和肥胖,大约为3亿人。儿童超重和肥胖占17.5%,成人则达到32.5%。尽管科学家已对肥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想要缓解肥胖危机,可能更需要从环境和行为入手。

 

  不良肥胖非减不可

  现代人对肥胖的认识不太全面,往往走两个极端:一端是不该减肥的人猛减肥,比如一些追求骨感的女性,通过禁食和挑食来控制体重,这对健康是有害的;另一端是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血糖异常的人不认真面对减肥,直到发生严重疾病才想到治疗。

  医学把肥胖分为两种:一种是良性肥胖,大约有1/3的肥胖人群属于此类。他们在代谢方面没有任何异常,相反长寿人群通常偏胖一些,完全无需外部干预。另一种为不良肥胖,约占2/3,往往带有特征性疾病,如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等,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心脏病。我们通过甘油三酯、脂肪肝、炎症标记物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不良肥胖倾向,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一旦存在不良肥胖,应该立刻减肥,而不是等到已发生糖尿病、心脏病再采取措施,尤其是有家族史的糖尿病人群。

  肥胖,人们过去总认为它不是好事,现在并不是这样认为。目前发现,大概有1/3的肥胖人血压、血糖、血脂等大多正常,没有代谢异常。这些良性肥胖者除了体形不好看外,只要不让体重持续增加就可以了。应避免过度减肥,尤其是很多年轻的女孩子盲目减肥,易导致机体免疫能力、应激能力、抵抗能力下降,对健康造成损害。

  相反,那些不良肥胖者则需要积极减肥。不良肥胖的人脂肪主要分布在腹部,同时伴有甘油三酯、血压、血糖升高,睡觉打呼噜(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如果不减肥,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等病因则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建议,健康人群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5以下。年轻人应保持在23以下,中老年人在24以下。特别要重视儿童肥胖问题。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肥胖的人成年以后更易变胖,且减肥更难。

  告诉你简单可行的减肥方法

  减肥说起来容易,我们都知道要管住嘴、迈动腿,做起来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我通过这些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

  ●如何管住嘴

  第一,非优势手吃饭。比如原本习惯用右手吃饭的,现在就改用左手吃,既能放慢吃的速度,消耗能量,又能开发右脑。

  第二,延长咀嚼时间。一般一口饭以嚼半分钟左右再咽下去为宜,这样能很好地减肥。

  第三,餐前喝汤。汤能稀释胃酸,明显减少饥饿感。餐前喝汤就不会狼吞虎咽吃很多东西,避免食物摄入过多。

  第四,控制晚餐。晚间人体代谢率只有清晨的一半,过剩的热量贮存在体内,天长日久造成脂肪堆积变胖。控制好晚餐对控制肥胖很重要。我经常建议那些要减肥的胖子晚饭不吃米饭、面条、馒头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先喝蔬菜汤消除饥饿感,再吃一个鸡蛋和一小块肉;如果还有饥饿感,就再吃一点黄瓜。长期坚持这样的晚餐会使人适应这种能量摄入方式。也就是说,正常的早餐和午餐,严格控制晚餐,是一个减肥的好方法。

  第五,避免熬夜。熬夜也是导致肥胖的因素之一。晚上睡得晚,习惯吃夜宵,慢慢就会导致肥胖。想有健康的身体,就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熬夜。

  ●如何迈开腿

  每天走10000步,所消耗的能量就比摄入的能量多一些;每天走5000步,摄入和消耗则正好达到平衡。所以如果你相对偏胖却不需要特别减肥,那么每天就走5000步,如果已经胖了就必须走10000步。很多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这都是借口,当你觉得健康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时,自然会有时间去这么做。

 

  体重控制好 “洪水”不泛滥

  肥胖是糖尿病暴发的上游

  人体对脂肪的存留仓库大小是固定的。当体内脂肪过多时,多余的脂肪就像难民一样在身体里游荡着找地方停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肝脏,所以很多人会得脂肪肝;其次是肌肉,第三就是胰岛。一旦胰岛存贮起脂肪,胰岛素分泌就会不正常,血糖将偏高。另外,脂肪越多,胰岛素降血糖的功能就越差,久而久之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形成恶性循环,对血管和整个身体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损伤。

  目前我们认为,在肥胖人群中,肥胖是其罹患糖尿病的最主要病因,比例大约在50%,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糖尿病,如家族病史、胰岛损坏等。对于原本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肥胖人群来说,后天的生活方式更需要注意。有一句话可以形象地形容——基因让你的子弹上了膛,生活方式扣动了扳机。

  因此,在全民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方面,政府应该有所作为,更好地设计一些简易方便的控制饮食和积极运动的具体措施,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口号宣传上。特别是青少年肥胖问题。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已经暴发,如果再不未雨绸缪,政府再不加大对肥胖症的投入,局面将难以控制。

  社区医生是“大坝”守护者

  预防肥胖防治糖尿病是上游治理,就像长江三峡,如果把大坝拦紧,洪水不泛滥,下游才不会被淹没。像中风和心血管疾病、下肢截肢、失明、肾脏病变等都是下游疾病,如果预防没做好,下游就会被淹。因此内分泌要筑一道坚固的三峡大坝,社区医生正是“大坝”的守护者。

  对糖尿病这种疾病而言,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所以有三级预防:没胖的人预防变胖,胖的人预防得糖尿病,这是一级预防;得了糖尿病的人预防得并发症,这是二级预防;有了并发症的人预防并发症进一步恶化,这是三级预防。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级预防。肥胖要从儿童抓起,糖尿病同样要从源头抓起。

  针对不同肥胖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轻度肥胖  控制晚餐,晚餐后坚持一个小时的运动,体重大多能得到控制。

  ○中度肥胖  饮食控制加坚持运动,应用一些药物帮助减肥、控制体重,如二甲双胍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提供膳食纤维,增加饱腹感。

  ○重度肥胖  严重肥胖伴糖尿病者,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长海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肥胖型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质量好、并发症少,已成功实施300余例手术。国际糖尿病联盟发表声明,建议符合减肥手术条件的患者(体重指数≥32kg/m2),应及早考虑手术治疗,预防肥胖与糖尿病出现的并发症。

  肥胖是发生糖尿病最危险的环境因素,80%以上的2型糖尿病与超重和肥胖相伴,尤其是近年来青少年及儿童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加,故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有1/2~2/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脂代谢紊乱,“脂毒性”引发的胰岛损害和甘油三酯的异常升高多出现在血糖升高之前,故糖尿病又有“糖脂病”之称。很多糖尿病患者虽经治疗,但没有重视严格控制血糖及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这也是当前糖尿病并发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要有效地阻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需采取“双ABC达标”策略。

  糖尿病第一个ABC达标要求:

  A(Alc,糖化血红蛋白):<7.0%

  B(Bp,血压):<130/80毫米汞柱

  C(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毫摩尔/升

  糖尿病第二个ABC达标要求:

  A(阿司匹林):对无禁忌证且认为是心脑血管病高危的糖尿病患者,每天需用75~100毫克的阿司匹林

  B(纠正胰岛素抵抗):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必须纠正

  C(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是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控制手段

  长期缓解肥胖型糖尿病不是梦

  肥胖型糖尿病完全可以缓解。这里的缓解是指不服药,不用采取任何外部手段,只需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自己。治疗方案是两手抓,一手抓减重,一手抓降糖。过去传统的降血糖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会导致病人体重不断上升,而体重每上升两千克,对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就会加重一点,所以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控制体重上升。目前已经开发出了既能降血糖又能治疗肥胖的药物。

  国外还有一些比较新的技术,比如在胃上插一个电极,当你有饥饿感时就会给予刺激,使患者减少进食,收到减肥降糖之效。把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安装电极,一组不装,两组的进食量和进食时间相差很多,半年之后两组体重相差6千多克。未来在消化道上研究减肥可能是主要方向。

  减肥成功秘诀在“三心”

  减肥是与人类的食欲和不爱动的本能做斗争,其难度可想而知,没有决心、信心和恒心,不可能成功减肥;即使暂时瘦下来了,也很快会反弹。

  1. 减肥要有决心  首先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减肥,是因为不良肥胖威胁健康,会得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肿瘤、激素分泌异常、中风、冠心病和骨关节炎等严重疾病。减肥后能预防和缓解这些肥胖相关性疾病。明白了道理,就会下决心减肥。

  2. 减肥要有信心  经常有人说我喝水都会长胖,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不可能的。能量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就不会胖,能量消耗大于摄入就能减肥。减肥的信心来自于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化为戒除零食和食欲成瘾性的动力。肥胖是“病从口入”,每天减一点就会有信心。

  3. 减肥要有恒心  减肥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树立一旦肥胖终身减肥的恒心,坚持不懈毫不放松,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减了又肥。减肥要注意几点:对减肥效果要有思想准备,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明显效果。但一个月减半斤,一年能减6斤,长此以往会大有成效。适当躲避应酬与宴请,避免环境诱惑。经常想想我今天的能量超标了吗?凡是能量消耗的事要坚持做。必要时咨询医生,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减肥不要紧跟广告走,所有的减肥保健品都是骗钱的,服用减肥保健品遭遇生命危险的不在少数。

 

 

  重点提示

  牢记  肥胖症防治指南诊断建议

  分类      体重指数   共患病危险度   

  正常范围  18.5~22.9   平均水平       

  超重      23~24.9     轻度增高 

  肥胖      25~29.9     中度增高 

  严重肥胖  >30.0      严重增高

  (亚太地区肥胖症防治指南,2000)  

  敬告  世上没有特效安全减肥药

  目前,国际上已经禁止任何减肥药上市。此前,氛氟拉明因易导致心脏瓣膜损害早已禁止使用,西布曲明已经退市,赛尼可被提出警告。

  那些大肆吹嘘“一个月能减几公斤”的宣传,肯定是骗人的。一些所谓的“特效减肥药”也许掺进了不明成分的西药,甚至包括甲状腺激素、氛氟拉明、西布曲明等,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须警惕。还有很多号称“能减肥”的保健品,基本没有减肥作用。

  警惕  肥胖是可以“传染”的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证实,肥胖可以通过人际关系传播,即“近胖者胖”。

  一项国外研究持续了32年,一共有12067名志愿者参与。志愿者之间因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而连接成一个社交网络,如朋友、夫妻、同胞、邻居等。研究者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绘出了每名志愿者的社会关系网络图,以此来观察一个人变胖是否和人际关系有关。

  研究发现,肥胖的传染效果在男性朋友之间很明显,在女性朋友之间则不明显;在兄弟姐妹之间,一方肥胖,另一方肥胖的机会增加55%;在夫妻之间,丈夫把肥胖传给妻子的机会和妻子把肥胖传给丈夫的机会差不多,在30%~40%之间;在肥胖的传染过程中,朋友比配偶更危险。

  剖析  减肥为什么这么难

  减肥难就难在控制食欲上,食欲为什么这么难控制?

  答案是:不完全是因为饿,而是因为食物实在太好吃了。以味觉为例,人类的许多饮食习惯都是由于美味的诱惑而不是营养需要。味道的产生依赖于舌头上的味蕾,人的舌头上分布着大约1万个味蕾,每种味蕾只负责一种味道。2009年11月,有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味蕾,专门用来感受脂肪,负责让人喜欢上含有脂肪的食物,并启动人类的脂肪代谢。另有研究证实,“贪吃”有一定的成瘾性。

  减肥难,是因为你在同本能做斗争。换句话说,你的对手是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其力量当然很强大。

  希望  减肥疫苗不断进展

  目前研究证实,20多种基因的变异可以使人容易长胖。但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基因的影响是有限的,无法解释目前肥胖为什么流行。基因或许仍然通过环境发挥作用。目前,小鼠体内的大多数肥胖基因开关已被发现,但人体中类似的基因开关只找到了很少的几个“候选者”。

  比较吸引人的是,科学家已经找到一些比较明确的、引起肥胖的原因,如胃肠道激素、脂肪运输工具等。如果运用免疫的方法将这些活性物质制成疫苗,让身体产生抗体,可以阻止脂肪运输、吸收,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肥胖。

  肥胖疫苗,人们一直在期待。5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家研究所的老鼠实验显示,疫苗可以减缓老鼠体内一种关键的饥饿激素分泌,从而防止老鼠体重增加,哪怕老鼠吃得过多也能够保持体形。

  目前,国内外科学家都在加紧研究。肥胖疫苗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但距临床推广使用尚有一段距离。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厘米)2]

  本版已列入卫生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卫生科技进社区项目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心肌梗死尽早溶栓是关键

上一篇:

全军老干部医疗信息中心揭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