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沈阳12月29日电 记者刘建伟、特约记者孙健报道:12月24日晚,吉林省军区防川哨所战士张宇突发阑尾炎,疼得直打滚。可体系医院远在数百公里以外,咋办?紧急关头,官兵直接把他送到驻地医院,小张很快转危为安。据省军区领导介绍,他们与近百家地方医院、卫生所建立“动态医疗保障网”,边防军人就医实现了就近治疗。
该省军区边防部队驻地偏远,交通不便。由于远离体系医院,边防官兵看病就医一直是个“老大难”。特别是遇到冬天大雪封山,官兵一旦突发疾病如何及时救治便是个问题。针对这一情况,2008年底,该省军区与吉林省卫生厅、发改委等部门联手,制订出台了《吉林省军地深化医疗保障改革实施办法》,探索社会化医疗保障新模式。
记者翻阅《办法》看到,新模式一改过去边防官兵单纯依靠部队体系医院就医的方式,将全省各地、市、县中心医院和各乡镇卫生所纳入社会化保障范畴,作为应急定点医院“为我所用”,偏远边防连队官兵看病,依据就近原则在附近医院就医。为了确保协作顺畅,军地双方还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障经费便携结算机制,地方医疗单位对军人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实行计算机记账管理,每半年由团级单位进行一次结账。同时,他们还成立了军地协调督导组,定期到定点医院对医疗服务质量等检查督导。
记者在集安市凉水乡卫生院看到,该院专门设立了军人挂号窗口、军人诊室和军人病房。院长任飞告诉记者,军人优先就诊医疗,官兵前来就诊只需出示军官证、士兵证,就可以免费挂号,还可免除床位费。诊治结束,只需在社会化医疗门诊登记本上签名即可。医院专门开通24小时“医疗咨询热线”,特别紧急的病情,只需打个电话,医务人员就能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