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 特约记者 李华敏 杨亚斌
今年4月,加蓬总统和加蓬国防部部长联合签署命令,授予一名中国军医“黑豹骑士勋章”。今年7月,总政治部再次表彰一名军医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此前,他两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广州军区爱军精武标兵”“广州军区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标兵”和“广州军区联勤部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十大标兵”。
他就是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铭,军队科技干部中忠诚使命、不辱使命的模范代表。
2010年初,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杨铭率医疗队远渡重洋,在非洲加蓬三军总医院执行医疗援助任务。
一天下午,医院接收一位危重病人,是急性硬膜下血肿,已处于深昏迷状态。院方决定在患者脑上钻洞放血,通知杨铭晚上8点参加手术。杨铭查看CT,发现病人血块很大,钻洞很难把血引出来,唯有去骨瓣清除血肿并减压,病人才有一线希望。
执行方案,无需承担任何责任;改变方案,出了问题将声名狼藉。面对风险,杨铭视患者生命高于一切。
他找到院领导,立下军令状:“愿意承担一切责任!”院方同意了,决定由杨铭主刀。手术时,观摩的各国医生发现,杨铭的推断是正确的,病人因此起死回生。
加蓬三军总医院院长罗伯特·福卢对杨铭极为赞赏,当即宣布:神经外科的手术,由中国医生说了算。这一决定,在当地医院史无前例。
他用跨国界的爱不仅赢得了赞誉,还收获了惊喜。
在加蓬一年多时间,杨铭和队员克服病毒肆虐、设施落后、物资匮乏,语言不通等困难,救治病患6000多人,培训当地医护人员300多人次,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危急时刻、生死关头,杨铭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2008年春,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湖北省巴东县。杨铭跟随医疗队,为受灾最重的绿葱坡镇送医送药。村民反映,山上一户人家小孩生病,因大雪封山,危在旦夕。“孩子的病耽误不得,再危险也要去。”说完,杨铭背着医药箱,踏着积雪,顶着寒风,艰难前行。
山上,一名土家族妇女守着发高烧的孩子心急如焚。突然,她听了“咚咚咚”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背着药箱的“雪人”倚着门框,累得说不出话来。孩子病情很重,杨铭顾不上休息,立即听诊、处置……
孩子得救了,土家族妇女含泪跪拜:“感谢恩人!
2008年汶川地震,什邡市蓥峰化工厂5层楼的厂房垮塌成3层,横移20多米,摇摇欲坠。女工卞刚芬被压在楼梯拐角116小时,饥饿、恐惧、疲惫令她接近昏迷。
伤员到了生命极限,必须全力抢险。紧急关头,杨铭背着生理盐水,冒着生命危险,爬进狭小通道。
突然,余震袭来,危楼一阵颤抖,杨铭被卡在夹缝中。大家一阵惊呼,他却使劲喊:“别管我,先救伤员!”
经过官兵8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埋在废墟下124小时的卞刚芬被成功救出,创造了震惊中外的救生奇迹。
而杨铭,最后被人用千斤顶顶起预制板,才得以脱身。
在灾区的70多天里,杨铭率医疗组救治伤病员1166人次。他所在的医疗队荣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杨铭始终牢记姓军为兵宗旨,心系部队官兵健康,紧盯现代战场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军医使命。
脑部手术风险大,被喻为“在刀尖上跳舞”。在神经外科,临床经验的丰富程度决定着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
入伍28年,杨铭累积参加卫勤训练900多天,2次主动到作战部队代职,每年到体系部队巡诊3次以上,接诊部队官兵万余名,先后开展手术2000余例,85次从死亡线上把官兵生命抢救回来,有效提升了部队战斗力。
杨铭时常告诫自己:军医是要上战场的,没有过硬的保障技能难以胜任。颅脑、血管创伤救治是战创伤研究方面的重大课题,与提高战时卫勤保障能力密切相关。
1998年,马廉亭教授申请到《颅脑战创伤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救治》这个课题。杨铭毅然放弃手头易出成果的其他课题,加入到导师的研究团队。
该课题资料少,难度大。杨铭主动承担枯燥繁琐的基础研究工作,利用节假日调查,积累了2000多份第一手资料。他还经常穿着10多公斤重的铅衣,在放射条件下搞研究,先后完成数百个动物实验。
经过4年艰苦努力,科研取得成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广州军区国家级重大奖项零的突破。
就这样,杨铭锁定军事医学课题上勤奋摸索,先后有10余项创新技术在全军推广,获得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