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放疗技术带来新局面

2018-12-13 18:05:35浏览:68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在很多人看来,三维适形放疗是放疗领域崭新的技术,然而它现已被列为北京医保B类范围。那么相对传统放疗它到底优势何在呢?

  在很多人看来,三维适形放疗是放疗领域崭新的技术,然而它现已被列为北京医保B类范围。那么相对传统放疗它到底优势何在呢?


  放疗技术正向四维迈进

  近年来,肺癌化疗及靶向治疗受到广泛瞩目,而放疗技术进步带来的疗效获益也同样受到关注和重视。

  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是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基础;近20年以来,放疗技术突飞猛进,目前正在实现从两维放疗技术(常规放疗)、三维放疗(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到四维放疗技术的转变。后者在三维放疗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的概念,图像引导放疗(IGRT)技术在国内多家放射治疗中心已应用于临床。

  放射治疗离不开准确的病变部位确定,可以说精确的放射治疗从影像诊断开始,PET/CT 及四维CT(4DCT)已经成为精确放射治疗不可或缺的部分。放疗设备由常规模拟机和直线加速器过渡到大孔径螺旋CT及PET/CT定位,可完成适形/调强放疗的直线加速器、IGRT设备、断层治疗设备、容积调强设备和重粒子治疗加速器等。这些放疗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几乎均无一例外首先应用于肺癌的治疗中。

  局部晚期NSCLC首选放化疗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临床上初诊的肺癌病例,可以手术的早期病例占20%~25%,局部晚期病例和晚期病例分别占30%~40%。局部晚期病例指的是病变局限于肺内和局部邻近淋巴结区域(包括纵隔和锁骨上区域),手术难以切除,或即使手术切除,但与非手术治疗(放化疗)相比也未能提高生存率。对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在以往被认为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能够提高生存率并对大部分病例收到姑息治疗效果。放射治疗后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两年生存率为10%~15%,5年生存率为5%。近十几年的临床研究显示,化疗合并放射治疗能够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放射治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是目前局部晚期NSCLC的治疗策略,而同期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NSCLC的临床治疗模式。

  三维放疗较传统放疗优势明显

  国外多组研究显示,与常规的二维放疗相比,三维放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肿瘤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我们的一组临床研究,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527名局部晚期NSCLC患者,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常规放疗(2DRT)的疗效。其中,253名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治疗,274名接受常规放疗技术的治疗。结果显示,新的放疗技术比常规放疗技术疗效明显提高。多因素分析显示,三维适形放疗是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认为,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能够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该研究结果已在国际肺癌会议上交流并发表于《中华肿瘤》杂志。

  值得重视的是,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的提高幅度相当明确,5年生存率提高了6.4%(从8%提高到14.4%),中位生存期提高了4.5个月(从15.6个月提高到20.1个月)。到目前为止,尚无任何一种抗肿瘤药物能够获得如此显著的疗效。

  延伸阅读

  2010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 

  美国癌症学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查出1529560新发癌症病例,每天约新发4190人。新发癌症中,男性前三位是前列腺癌(28%)、肺癌(15%)和直肠癌(9%),女性前三位是乳腺癌(28%)、肺癌(14%)和直肠癌(10%)。2010年,全美平均每天因癌症约死亡1560人。在所有癌症中,男性的三大杀手是肺癌(29%)、前列腺癌(11%)和直肠癌(9%);女性的三大杀手是肺癌(26%)、乳腺癌(15%)和直肠癌(9%)。 

  2000~2006年间,男性癌症发病率每年下降1.3%;从1998~2006年,女性癌症发病率每年下降0.5%。男性癌症发病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肺癌、前列腺癌和直肠癌发病率明显下降。女性癌症死亡率下降主要因为乳腺癌和直肠癌发病率明显下降。从1990~2006年,美国男性癌症所致死亡率下降21%,女性患者死亡率下降12.3%。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210医院“健康圈”保障模式服务基层

上一篇:

我国启动前列腺癌“973计划”项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