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强 特约记者 肖鑫 通讯员 李晋宇
| ||
| ||
| ||
| ||
|
这是第二军医大学科研工作再创辉煌的5年:他们获准各类项目1452项,经费总额10.45亿元,是“十五”的3.3倍;获得各类成果奖302项,国家奖数量居全军医疗单位榜首。
这是第二军医大学走向世界的5年:他们共主办、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国家级学术会议近200次,密切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浓厚了校园学术氛围,扩大了学术影响。
……
再创辉煌“十一五”,创新激起浦江潮。
近日,记者在第二军医大学采访,获悉该校“十一五”期间连续获得以“八个第一”为代表的一系列成果,让人欣喜,让人提气!
这“八个第一”是:牵头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获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入选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获新药证书、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等八个方面的数量,居全军院校第一。
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刘振全、政委陈锦华指出,科研工作是衡量院校学科人才建设的主要指标,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支撑。这些成果的取得不是偶然,也不是侥幸,而是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始终高举自主创新旗帜,大力贯彻科技兴校理念,不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所带来的新变化。
科研实力再上新台阶
“一个第一”“一个唯一”和“三个突破”!这是5年里,二军医大人交出的漂亮答卷。
“一个第一”是指获国家奖数量居全军医疗单位榜首;“一个唯一”是指“十一五”期间,该校是唯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军队医科院校;“三个突破”指2010年获得的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上海市近6年公共卫生学科领域在该奖项上的空白,2009年获得的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该校近6年在该奖项上的空白,2009年获得的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实现了该校临床医学学科在该奖项一等奖上零的突破。
漫步在校园内,随处可见行路匆匆的二军医大人,“忙”是他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也难怪,“十一五”期间,他们承担的项目多了,出的成果多了,写的论文也多了,比起前一个5年来说,他们前进的劲头更足,科研能力更强。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该校获准各类项目1452项,经费总额10.45亿元,是“十五”的3.3倍。其中:牵头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4项,承担863计划项目(课题)38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承担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31项,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5项,军队特需药品科技重大专项43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636项,经费2.2亿元,其中新增1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再次获得资助,重点项目16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牵头承担上海市重大项目9项。特别是,该校承担重大、重点项目数量较“十五”增长近50%,这标志该校竞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显著提高。
承担的项目多了,获得的成果自然也多了起来。
5年来,他们共获得各类成果奖项302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以上成果4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7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5项。
评价科研实力,尤其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离不开发表SCI论文这个硬指标。为激励科研人员在发表SCI论文上取得新突破,他们修订了《关于对科技成果奖获得者和专利授权、论著发表先进个人实施奖励》的规定,举办了“SCI之路”校内巡讲,邀请了“汤森路透—丁香园联合SCI全国巡讲”走进校园。创新的管理制度、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得该校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呈现跨越式发展。
2006至2009年,该校在SCI收录期刊共发表研究论文1468篇,发表论文数量较“十五”增长近3倍;累计被引用3652次,较“十五”增长近2.5倍;影响因子10分以上论文20篇,较“十五”增长近6倍,5分至10分论文108篇,较“十五”增长近4倍。
国家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继2004年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免疫学》发表论文后,“十一五”期间又六度问鼎该杂志,其中4篇为原创性论文,2篇为应杂志约稿撰写的评论性文章。这标志着以二军医大为代表的中国免疫学研究始终站在该领域的国际前沿。卫勤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贺佳教授在国际知名四大医学期刊之一的《柳叶刀》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医学期刊中的统计学报告》的述评,并被邀请为该杂志的统计学审稿人,成为国内该领域的第一人。长海医院麻醉科主任邓小明以Letter形式在影响因子50分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题为《术中知晓与脑双频谱监测》的文章,影响也很重大。
此外,该校还有3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入选论文数居军队医疗单位之首。1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这些数据实打实地标志着该校科技工作创新研究能力有了跨越式提升。
衡量一个学校的科研实力,现在通行的标准一看基金,二看国际论文,三看奖项和专利。毫无疑问,5年来,他们在这些硬碰硬的较量中取得佳绩,科研实力迈上新台阶。
提升科研条件结硕果
申请大项目,研究大成果,这是所有科研人员的梦想。国外为什么有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在于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当今时代,科研工作不能光靠科学家自己的单打独斗,更需要具备适合科学家发展的科研条件。
科研平台是必备的科研条件。5年来,二军医大十分重视科研平台的建设,力争给科研人员提供好的条件和平台。
“十一五”期间,他们与WHO合作建立的“基因合成与表达合作中心”再次获批进入二期建设,合作成立的WHO/TDR热带病研究临床数据管理中心开展工作卓有成效。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成为该校建成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立项建设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标志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在总后卫生部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军首批通过认证的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11个实验室被纳入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神经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另外,上海市药物(中药)代谢产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生物医学防护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评估, 成立了学校循证医学与数据处理中心。附属长海、长征医院的转化医学中心建设得到积极推进。
科研平台的改善,为人才培养、开展高水平医疗、科研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培育科研成果频出的沃土。
科研之路充满坎坷和曲折,要想在世界科学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不断地更新观念,采用超常举措,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0年,北京大学许智宏院士等 9位大师莅临该校大师论坛,纵论科技与教育。为提升学校学术氛围,启迪科研人员研究思路,5年来,他们共组织了5期科室主任学术沙龙,围绕如何瞄准国际前沿、开展创新研究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更新了观念;举办25期大师论坛,先后邀请诺贝尔奖评委、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两院院士等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学,与国外著名科研机构、国际一流科学家之间建立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努力实现该校科研工作与国际学术研究同频共振。
广泛开展校际合作、区域合作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二军医大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学校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一个重要举措。
5年来,他们共主办、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国家级学术会议近200次,密切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浓厚了校园学术氛围,扩大了学术影响,其中包括:2007国际免疫学会议暨首届全球华人免疫学大会、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全球华人消化内镜学术大会、第26届国际腔道泌尿外科大会、国际腔内血管大会、2007年上海国际护理大会、首届中日韩免疫学高峰论坛等高规格学术会议和第五届中德军事医学双边研讨会。
“姓军为战、保障打赢”是军医大学肩负的神圣使命。“十一五”以来,该校根据自身军事医学的特点和优势,着眼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需要,注重提升军事医学科研条件,把自主创新能力转化为保障打赢能力。
他们紧贴战场、紧贴实际,在高起点上选择科研课题,在高水平上开展科学研究,在军事卫勤、航海医学、热带病与生防研究、军特药、野战医学等5个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军事医学特色。在军事卫勤方面,他们初步建立了军事卫勤优化决策支持系统;研制了海上伤员医疗后送信息系统,并在近2年海上卫勤演练中得到应用;研制了系列卫勤计算机模拟训练系统和卫勤综合指挥箱。在航海医学方面,他们在潜艇艇员心理选拔军用标准、大深度潜水医学保障、海洋生物伤防护和抗晕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在热带病研究方面,他们已基本建成了高温模拟舱,牵头承担了973计划项目和传染病重大专项,构建了疟疾疫苗研制技术平台。在军特药研究方面,他们重点开展了适用于部队的新药、药物新剂型研发和民用药物品种的改造,以达到军特药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稳定性高、有效期长等特殊要求。在野战医学方面,他们形成了一整套包括野战内科学、野战外科学、野战护理学在内的、比较完整的野战医学学科体系。
各种科研条件的提升,为科研人员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可以预料的是将会有更好更多的科研成果出现。
让科研成果反哺科研创新
2010年,在总后卫生系统获准扩试的16个项目中,二军医大独中6项,列总后卫生系统第一位。此外,当年他们还新签订各类合同31项,合同额4232万,累计到款1520.2万。
近年来,该校在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把目光瞄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及时将科技成果应用或转让到教学、临床和产品开发上。他们注重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通过搭建长期合作平台和拓展转化渠道等策略,努力提升成果转化效益,以科研成果反哺科研,以科研成果促进和推动科研创新,走出了一条既有质量又有高效率的发展路子,为科技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过去的5年中,他们共签订各类转化合同74项,签约合同总额2.1亿元,累计到款9000万元,推广扩试军队科技成果10项,转化收益在军队医科院校中继续保持领先,为促进学校科技工作良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给科技人员科研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保障,他们先后制订完善了《第二军医大学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第二军医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暂行规定》等制度。这一系列科技管理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广泛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催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专利成果和高效益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与浦东新区签订了《关于推进生物医药领域深入合作的框架协议》,推进学校科技成果在浦东的产业化;与北京四环、天士力、江苏恒瑞、扬子江等大型制药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与中国医药企业百强第一名、目前A股市值最大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上药集团的全面合作也已启动……二军医大人主动作为,积极寻求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借助地方资源,遵循权益共享和互利共赢原则,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转化模式。
与此同时,他们还重点围绕军队特需药品、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防治,组织联合攻关,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在军特药及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心脑血管药物研究等领域形成了特色。
“十一五”期间,该校共获得新药临床批文7个,新药证书6个,其中一类新药证书3个。至此,该校共获得一类新药证书9个,居军队医科院校首位。军特药方面,建成了目前全军唯一一家集教学、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军用特需药品中试基地。研发的新药全波段防紫外线辐射防护霜防晒效果好,深受高原官兵欢迎;另一新药长效驱蚊霜在汶川大地震中累计提供23万支,为抗震救灾防疫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保护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十一五”期间,他们还确立了“重引导、强研究、深挖潜、促转化、细服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思路,促进了专利申请数量的大幅跃升。共申请专利610项,其中发明专利430项,获得专利授权368项,其中发明专利210项,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均超过“九五”“十五”总和,授权发明专利数继续高居全军医科院校首位。2007年,该校作为唯一高校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知识产权首批试点单位,2010年以出色业绩顺利晋级上海市卫生系统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为未来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该校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瞄准科技前沿谋发展。5年来,一项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仿佛一颗颗耀眼的明珠,辉映着第二军医大学科学研究百花园里的绚丽风景。一大批重量级的研究成果给二军医大人带来的是激励,是鼓励,更是前进的动力!
在这次大跨越中,他们奏响了敢向世界高峰攀登,勇向国际一流挺进的最强音。如今,二军医大人已经展开了下一个5年的美好蓝图。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二军医大科研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国家科技工作方针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新军事变革对卫勤保障需求为牵引,以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军医大学为目标,以加强学科和人才建设为根本,创新“聚焦、诱导、融合、造血、激励”机制,着力转变科研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内涵建设水平,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平战时卫勤保障能力,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他们的目标是着力培育若干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创新研究团队,建成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引领、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以校级研究中心为支撑、以学科专业实验室为补充的教、医、研综合平台。牵头承担和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和较大影响的军事医学应用成果,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医药研发联盟,开展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建立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科研创新体系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实力。
打造一流的科研基地和平台,就好像建设科研工作的“发射场”和“助推器”,它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对科研工作不言而喻。
未来5年,二军医大将进行科研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创新体系。他们将建成1个国家肝癌科学研究中心,争取新增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1—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建好1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新建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成1个军队特需药品中试生产基地,建设1个上海市产学研医药联盟、4个新药创制平台;建设和完善若干校际科学研究中心: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内分泌与代谢科学研究中心、移植—免疫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工程科学研究中心等;积极推动转化医学中心建设,完善三所附属医院科学研究的“院所合一”模式。
给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创新机制,是摆在二军医大人面前的又一个必须持续推进解决的问题。
他们将继续完善“十一五”期间建立的机制,并对新的机制进行创新和补充。具体包括:加强基础与临床结合,以临床需求为引导,以课题为纽带,以中心主任负责制为保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校际科学研究中心的管理;加强科研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科研助理和科研督导两支队伍的作用,通过信息化平台和科研经费管理的路径结合,提升过程管理的效果;加强产学研一体发展,调整内部资源配置,主动做好与企业的科研帮带服务,优化横向经费的管理机制;优化评价和奖励机制,由对承担研究任务的奖励转向对完成质量的奖励,由对获得成果的奖励转向对成果推广应用的奖励,引导发表SCI论文由数量向质量提升;提高平台开放与利用,完善校内大型或特殊科研仪器设备的专管共用制度,加强专业实验室正规化管理。
他们将重点建设与科学研究相匹配、与国际规范相结合、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临床科研数据库,建设高效、便捷、节约、安全的科研管理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同时,他们还将以人才为依托,以课题为纽带,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更优化、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科学研究的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
回眸“十一五”,第二军医大学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他们栉风沐雨,开拓创新,在世界医学科技舞台上尽情挥洒,实现了科研综合实力的大跨越!展望“十二五”,他们将沿着“科技创新”,这个二军医大人一代又一代秉承不变的主旋律,阔步前进!
(本版照片由张爱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