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诊断是传统
物理诊断学是医学前辈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从希伯克拉底和《黄帝内经》时代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物理诊断是医生与患者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十分符合当前大力提倡的人文医学理念。
身穿白大衣、手执听诊器已经成为医师职业形象的标志,先问病史查体再做化验检查的诊疗程序也早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亲切的病史采集,仔细的心脏听诊,轻柔的腹部触诊,都会在第一时间带给患者巨大的信心和安慰。这种微妙的心理作用是“冷峻”的高科技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
物理诊断是艺术
临床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临床实践中的物理诊断,无论是西方的视触叩听,还是东方的望闻问切,都能诠释医学之美。我们曾有幸聆听医学大家黄大有先生的床旁查房。这位中国物诊大师随意而敏锐的问诊、熟练而精致的手法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充分展示了临床医学的魅力。相比之下,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检查使临床医生变得过于机械化,从而逐渐失去了临床实践的艺术性。我们绝不能做一个只会开检查申请单、看检查报告结果的医生。
物理诊断是基本
无论病情复杂还是简单,病史和体征都是诊断的第一步,是构建临床思维模式的基石。许多常见病通过简单的病史和体检即可诊断,并不需要进行复杂昂贵的检查。对于复杂疑难的疾病,病史和体检即使不能明确诊断,也可帮助临床医师形成初步印象,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临床应用辅助诊断技术仍有很大的随意性。一项针对门诊患者的研究发现,在医生开具的检查中,至少一半没有充分依据。过度应用辅助检查必然导致医疗费用迅速增长,不仅增加患者负担,对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也极为不利。医生牢固掌握物理诊断学技能,对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有重要意义。
物理诊断要与时俱进
以上是物理诊断学不可能被高新诊断技术代替的原因。但是物理诊断学传授的知识是过去临床经验的总结,必然带有时代局限性。其中有些概念当时合理,但现在已经过时;有些论述当时正确,但现在值得商榷;有些体征主观性过强,重复性较差;有些体检手法过于复杂,操作性较差。因此,我们应当用严格的循证医学方法重新研究物理诊断,深入挖掘和定量评价各种临床表现的诊断价值。
确定对诊断意义最大、最可靠的病史和体征,将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诊断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在临床实践及教学中,应重点强调那些已有充分证据支持、实用性较强的物理诊断技能。
正因如此,循证物理诊断学已开始引起医学界的关注。《美国医学会杂志》开辟专栏,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讨论病史和体征对于常见疾病的诊断意义。目前国内的物理诊断学内容多年没有变化,当务之急是有意识地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编写全新的物理诊断学专著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