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婉婷 唐先武 李志刚 杨继涛
三江源头,雪域高原,盛开着一种普通的小花,它是寄托了幸福的格桑花。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雪域高原“兵妈妈”、解放军第四医院妇产科主任何敏,就如同绽放着美丽与芬芳的格桑花。
比起他们,我的生命更长
高原,4000米的海拔,常年高寒缺氧;地震,瞬间让高楼厦宇化为废墟。“我要去玉树!”电视里,废墟的震区、坍塌的房屋和那满脸哀伤的居民,牵动着何敏的心。
就在前几天,她刚刚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并且已经确定好了住院手术的时间,她不顾自己亟待诊治的身体,毅然决定向组织隐瞒病情,主动请缨赶赴玉树参加抗震救灾。
“比起他们,我的生命更长,他们在那里等着我救命啊!”何敏用羸弱的臂膀,为病人托起生的希望。
2010年4月16日,何敏跟随第一批救援队到达了玉树。刚下飞机,迎接她的便是一名刚刚被送到高原医疗队的待产孕妇,来不及喘口气,何敏就立刻换上工作服,为这名叫仁青卓玛的藏族孕妇检查病情。
有着丰富妇产科经验的何敏深知,在海拔4000多米、气温零下十五六摄氏度的高原为孕妇接生,既不具备剖宫产所需的无菌条件,也无法解决母婴的保暖问题。“宫内胎儿窘迫,立即进行剖宫产,确保母子平安。”何敏迅速下达医嘱,仔细检查了救护车上的急救设备,并向随行医护人员交待了注意事项。临开车前,何敏用简单的藏语安慰仁青卓玛:“有陪护人员在,你不用担心,大家会把你送到医院的。”
当仁青卓玛在第四医院剖腹产手术成功的喜讯传来,何敏喜极而泣,她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他们在地震中已经痛失了亲人和家园,不能再让他们失去孩子,失去生命。”她的理由,竟是如此简单。
何敏为别人托起生的希望,却将自己的生命放置在死亡的边缘。高强度的工作、高原缺氧的不适,让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只能用大量的止痛药缓解疼痛。她很清楚,自己的病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如果再不及时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想到后续求诊的妇产科病人,何敏心里充满了矛盾,“她们离死亡更近。”思虑再三,何敏再一次隐瞒了病情。
帐篷如画,筑起灾区的生命线
灾后的玉树忙碌中透着平静的安详,驻地随处可见的临时搭建的救灾帐篷构成了一道道风景线。那一个个帐篷,构成连接生命的通道,托起生命的希望。
回顾短短的16天,一幕幕场景如同电影永存于何敏的记忆中:
她不会忘记那个勇敢的母亲尕永。她不会忘记当她把新生儿送到产妇丈夫手中时,那位藏族汉子真诚的感谢。
4月16日,一位临产的藏族妇女被送到医疗队,产妇叫尕永,因为疼痛和紧张,脸色苍白。何敏指挥其他救治人员,临时搭建了一顶帐篷,细心为她检查。
孕妇不但难产,并患有妊娠性高血压,胎心音很不规律,如果不能尽快使胎儿脱离母体缺氧环境,胎儿可能窒息胎死宫内。但同时还要避免孕妇因产痛血压升高,而导致脑出血,窒息死亡。手术十分棘手,稍有不慎,将会导致母婴不保。
“想办法稳住血压,改善胎儿缺氧,并加速产程进展。”何敏每10分钟听一次胎心、监测一次血压,血压升高时,她就把降压解痉用的硫酸镁注射液滴速调快;血压平稳时,她又将加速产程的催产素注射液的滴速调大……持续6个小时,何敏就这样守候在尕永的旁边。
她不会忘记那一声声啼哭。当震中的哀伤与死亡直面扑来时,新生命的啼哭给灾区带来了希望与活力。
连续16天,何敏共接生难产孕妇3人,抢救伤病员1200多人,为无数个灾区家庭撑开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生命的长短并不是生命的全部,而是活着的时候尽可能多地为别人着想,尽可能多地奉献自己的爱心。”何敏是在用生命抢救生命,用生命奉献高原。
随时待命,坚守40公里底线
采访中,一直面带微笑的何敏,说起儿子赵涛旭时不禁泪流满面。
怀着儿子的时候,都没能好好休息。即将临产时,何敏仍放心不下病人,执意坚持每天去查房。她经常叮嘱产妇要母乳喂养,可儿子还未满三个月,就被提前断了奶。
2009年,儿子患上重感冒,一直高烧不退,刚做完手术的何敏正准备带孩子去看病,这时又来了个急诊孕妇,必须马上做手术。何敏只能把病中的儿子独自留在输液室,拖着疲惫走进手术室……孩子由于感冒拖延时间过长,得了病毒性心肌炎,这件事一直让何敏不能释怀。儿子一直没有责备过妈妈,在他眼里,妈妈一直是他引以为豪的骄傲,“长大后,我也要向妈妈一样,穿上军装!”
丈夫赵起峰也是何敏的坚强后盾,一直在妻子背后默默支持。每逢深夜科室有急诊,丈夫全权负责接送,有时候遇到连续不断的急诊,这个“夜班司机”整宿都奔波于家与医院之间。
当丈夫谈起有个小小的心愿,一直都未能实现时,何敏的心里充满了愧疚。赵起峰很想带着何敏和孩子,去他的出生地青海大通县看看。但是,当得知离医院有50多公里的路途时,何敏拒绝了。在她心中,40公里的路程是作为医生的坚守底线。超过这个底线,如果医院有紧急情况,就无法及时赶到。这在别人看来极简单不过的愿望,在她这里,都成了奢望。
何敏笔记本里记录的一句话,将她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我只知道,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一职业,就应该恪守职业道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尽力为患者无私服务;既然选择了入伍这一征程,就该对得起这身戎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