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的孙先生,近来无意中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起初,孙先生发现两腋下长出蚕豆大小的肿块,后来了解是淋巴结肿大;很快,腹股沟、颈部等处淋巴结犹如雨后春笋般也相继肿大,且肿大的淋巴结触之疼痛,服药后有所缓解,但不能完全消失。近半个月来孙先生的淋巴结肿大又“猖狂”起来,且一连数天低烧,浑身乏力,用药无效。是肿瘤还是其他什么恶疾?沈先生及家人胡乱猜疑,寝食难安。
沈先生碾转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医生了解到这么一个细节:5月的一天,沈先生被一只流浪猫咬伤左手食指,当时伤口渗血,十分疼痛。被野猫咬伤后,沈先生很快上疾控中心清洗创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根据一系列检测,结合患者曾被猫咬伤的病史,沈先生最后被诊断为猫抓病。
猫抓病并非新近发现的,只是“知名度”不高、人们认识不足而已。在接诊的病人中,约有八成病人开始被当做长期发热、淋巴结疾病等而延误治疗的。猫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感染病,一般认为其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棒状杆菌等致病菌。该病潜伏期一般10~30天,少数可几个月乃至1~2年。发病时,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症状,有被猫抓咬伤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测可确诊该病。该病确诊后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只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才可能发生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心、脑等并发症,极个别患者会发生死亡。
在防治方面,首先要注意养猫的卫生。有资料显示,约有10%的宠物猫及30%的流浪猫血液中携带此菌。鉴于猫抓病可对免疫功能低下者造成严重后果,因而慢性病者与免疫力低下者最好不要养猫。其次避免被猫抓咬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期和夏天气温高又闷热时,尽量少刺激猫而造成不必要的被其抓咬伤。被猫抓咬后,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如出现淋巴结肿大、畏寒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将被猫抓咬伤的病史告诉医生,以利于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宋黎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