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二十年再造“玉颜皓齿”

2018-12-13 18:12:13浏览:88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在国内最早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技术成功进行了颌骨缺损的精确修复,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邱蔚六评价

  在国内最早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技术成功进行了颌骨缺损的精确修复,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邱蔚六评价为“使颌骨的修复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成功开展了中国第一例、世界第二例异体颜面移植术,被国际整形外科权威杂志《英国整形外科》主编Burd评价为“异体颜面移植的开拓者之一”;首创颜面智能化仿真设计及快速修复技术,国际颌面修复学会主席Beumer因此直言“中国同行正引领世界颌面修复领域的发展”;20年间,已为7209名患者进行了上、下颌骨重建等各类颌面修复,9425名患者受益于颌骨缺损赝复新技术,颜面智能化仿真设计及快速修复技术服务患者2000余名……

  这就是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院长赵铱民领衔的科研团队。作为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军用项目医药卫生领域唯一的一等奖——严重颜面战创伤缺损与畸形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项目的完成者,该团队在自体修复、异体修复、假体修复和组织再生修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众多患者再造了“玉颜皓齿”。

  造脸

  成功完成世界罕见“坑面女”治疗,实现颜面部缺损与畸形的个性化精确修复和功能重建

  6年前,16岁的陕西省合阳县农村女孩王娜因其凄凉的身世,以及患有世界罕见的先天性双侧颧骨上颌骨缺失,受到关注。此后,“坑面女”的每一步治疗进展都吸引着公众的目光。

  如今,课题负责人赵铱民仍然对历时3年9个月的“三期四步”手术记忆犹新:2006年9月一期手术,采用牵张成骨技术增加患者面部残余的颧骨骨量;2008年3月二期手术,将小腿上的腓骨塑形后移植入上颌骨缺失部位,填补了患者脸部的“天坑”;2009年3月三期手术,在上颌移植骨中植入6枚钛种植体,同时,实施下颌骨矢状截骨术后退并逆时针旋转下颌骨,改变患者“地包天”及右偏的面型。2010年5月完成种植义齿修复,恢复牙列修复咬合功能。

  “当时做起来一无参照,二无经验,难度可想而知。”王娜的主治医生刘彦普教授告诉记者,颌面缺损的修复之所以难度大,一是由于面部解剖结构复杂,器官多,腔洞、血管、肌肉、神经丰富,二是涉及呼吸、吞咽、咀嚼,吸吮在内的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在三期手术时,为了保证腓骨塑造上颌骨形状精准、位置准确、研究小组还应用数字外科技术进行颅颌骨三维重建,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加工出整个颅骨和腓骨树脂原型,用于移植腓骨在体外进行手术模拟和比对,为成功完成上颌骨再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彦普坦言,医疗团队用到的数字外科技术、正颌外科技术、正畸技术、种植技术以及快速成型技术等,并非都是本团队独创的,但研究团队创造性地将当时多种国际最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坑面女”治疗案例迄今仍代表了世界颌面缺损修复和颜面重建的最高水平。

  换脸

  成功开展中国第一例、世界第二例换脸术,开创了颜面缺损修复新途径

  2006年4月13日,当被熊抓伤造成面部近2/3缺损的患者李国兴从手术室被推出的那一刻,世界第二例、全国第一例复合颌骨异体颜面移植手术宣告成功,作为严重颜面战创伤缺损与畸形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该病例在世界整形外科领域引起震动,并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上发表。

  在采访中,手术主刀医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主任郭树忠坦言,临床实践的成功依靠的是长期的基础研究以及大量的手术经验。为破解这一难题,自2002年起,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他便带领课题组从最基本的动物实验入手,逐步将实验对象从小鼠、大鼠扩展到兔子。经过10余年的攻关,该研究团队最终在国际上首创了兔异体颜面移植动物模型,首次建立了异体颜面移植供受体选择标准、手术方案、免疫排斥反应早期诊断方法、局部诱导免疫耐受和局部用药的抗免疫排斥反应新策略。

  “如果说国内第一例换脸手术还让人心存虑疑,那么现在回头来看,更多的是信心。”郭树忠表示,截至目前,全球已经先后完成了18例换脸手术,其中16名患者健康生存。更多研究证明,皮肤异体移植所要面临的免疫排斥反应没有想象中的严重。此外,对于人们一直关注的伦理学问题,多国专家也已经做了大规模心理调查,结果显示,更多人群表示能够接受异体面部移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团队正在进行国内第二例换脸人的术前筹备。与第一例相比,该例治疗将在局部诱导免疫耐受、抗免疫排斥反应药物用量、剂型选择以及颜面个体化修复等方面进行革新。

  替脸

  首创颜面智能化仿真设计及快速修复技术,领跑国际颌面赝复学

  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段子:一名战士因公伤失去整个左耳,赵铱民用国产材料为他再造了义耳。战士得以顺利地恋爱结婚。直到婚后一次夫妻拌嘴,在打闹间丈夫的左耳被撕扯下来却未见出血,妻子大惊之下才得知假耳的真相。

  赵铱民告诉记者,颜面缺损假体修复如义鼻、义耳等,关键是要真实地复原患者失去的原有容貌,用人工材料实现形态仿真、色彩仿真、质感仿真和部分功能仿真。过去做一个赝复体,要先在患者脸上制取印模,然后翻成石膏模型,再用蜡做出相应器官假体的立体结构……整个过程至少要15步,需20天~30天。复杂制作流程对医生个人经验提出了很高要求,也使得颌面赝复技术在临床难以推广。

  赵铱民带领团队于2004年创造了颜面缺损赝复体智能化设计与快速制作技术,第二年便应用于临床。“一台扫描仪只需3秒钟,就能够制取患者整个颜面部形态的光学印模,然后通过计算机精确重构患者的颜面三维模型,通过逆向复原等技术精确设计出赝复体。最后由一台计算机控制的快速成型机自动加工出颜面假体印模。医务人员只需将调好颜色的硅橡胶倒入型盒,颜面假体固化后即可在临床直接使用。”赵铱民告诉记者,这一技术最快只需2天便可得到完成与患者颜面精确匹配的赝复体,医务人员只需培训1周即可承担上述工作。

  赵铱民透露,研究团队正在筹划建立中心工作站,希望通过网络为国内外其他医疗机构提供赝复体。

  研究团队还建立了国人颜面器官三维形态数据库,其中4000多种耳、鼻可供患者选择。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ZY、SY系列仿真颜面赝复硅橡胶材料,其主要性能指标均超过了英国、美国的产品,价格却仅为进口产品的1/3。

  据介绍,上述颌面赝复技术已被写入美国的大学教科书,研究成果连续3年获得国际颌面修复学会杰出学术研究奖,赵铱民被推选为国际颌面修复学会的继任主席。

  长脸

  研制出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组织工程产品——组织工程皮肤,并成功用于临床

  只需取出极少量的人类皮肤组织细胞,便可培养出“活性皮肤”。作为目前我国组织工程领域的首个成功产品,这种名为“安体肤”的人造皮肤不仅具有真皮层和表皮层,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可直接用于各类皮肤创伤患者。在赵铱民看来,这不仅是整个科研团队在再生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我国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过去临床用于皮肤移植的敷料和药物没有生物活性,因此对创面愈合也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皮肤质地和皮肤愈合的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时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组织病理科主任的金岩教授,便带领青年科研团队将目光锁定组织工程皮肤领域,经过大量基础研究及320例临床试验,2007年11月13日,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组织工程皮肤产品终于问世。

  赵铱民对组织再生领域研究给予厚望。“对于颜面缺损患者而言,自体移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存在二次创伤的弊端,异体移植则存在排异反应、伦理等问题,而假体修复始终难以‘成真’,因此,让人体长出相应的组织是目前最理想的解决方法。”

  赵铱民透露,目前,课题组正在尝试用组织工程方法让动物长出耳朵或鼻子,再将其移植到缺损区。“一旦这一技术成熟,颌面缺损的患者将抛掉对异体移植排异反应的担忧,实现缺损器官的‘自给自足’,我认为这就是未来治疗颌面缺损的方向。我们的整个团队将再一次向国际颌面修复的高点进发。”



  微访谈

  协同是怎样炼成的

  记者:这个项目进行的时间长,涉及的领域多。统筹团队,协同推进的机制是怎么建成的?

  赵铱民:我们的秘诀首先是树立以解决重大临床问题为目标的学科融合理念。这个项目涉及自体和异体移植领域、假体修复和组织再生领域,需要正颌外科、颌面赝复、正畸、种植等多个临床学科的密切配合,还需要生物工程、软件编程、材料应用等非医学类技术支持。研究团队在组建之初,就已达成共识,既要认清“我能干什么,你能干什么”,同时还要有“我能帮你什么”的合作意识。大家各取其长,各尽其力,学科融合才能变成现实。

  我们还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从“八五”开始,多个学科首次尝试联合申报立项之时,各个项目组便对责、权、利进行了详细分配,而不是将相关课题进行强行“捆绑”,其根本宗旨是尊重每一位参与者的劳动。

  以解决重大医学问题为牵引是多学科合作的基石,求真的科学理念、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包容的研究精神是思想基础,处理好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给予相应的激励是物质保障。只有这样,庞大的科研团队才能充分发挥出协同的力量,取得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死亡患儿确诊为狂犬病

上一篇:

科海群英竞风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