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抽血即可明确肺癌基因分型

2018-12-13 18:17:34浏览:94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肺癌居全世界癌症死因之首,也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不控制吸烟和空气污染,到2025年,我国每年新增肺癌
肺癌居全世界癌症死因之首,也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不控制吸烟和空气污染,到2025年,我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将超过100万例,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肺癌的基本类型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80%患者属于后者。在中国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30%的病人可发生EGFR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传统化疗仍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大量的“无辜细胞”亦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改变了化疗“敌我不分”的治疗方式,是晚期肺癌治疗里程碑式的进展。大量研究显示,在这类药物应用前,对患者进行EGFR突变的筛选,有突变者给予EGFR-TKI治疗,将使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生存提高3倍左右,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在既往的临床实践中,通常利用病理组织标本进行基因筛选。但由于70%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即使做组织活检,由于量小,往往仅能满足确诊需要,难以再做基因分型。此外,还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胸腔积液,而无明显的肿瘤组织。因此仅30%~40%中晚期肺癌患者能获得组织标本进行基因分析。探寻一种快速、有效、简便的基因筛选手段在临床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通过对大量病例的临床研究,建立了利用患者的外周血这一容易获取的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筛选的全新手段。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DHPLC)对23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和配对组织标本DNA进行检测,初步证实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外周血EGFR基因外显子19和21突变患者的疗效优于无突变者。此研究虽尚需进一步前瞻性试验验证,但代表着肺癌基因分型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的方向。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抽取外周血检查EGFR突变,在缺少病理组织的情况下,也可预测靶向药物的疗效。这就避免了盲目用药,也能更好地指导个体化的抗肿瘤治疗。上述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肿瘤权威杂志《J. Clinical Oncology》上。国际著名肺癌专家、EGFR突变意义的发现者之一Dr.Lynch教授撰写的评论称:“该研究是迄今第一项利用外周血检测EGFR突变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代表着该领域的重要进步。”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三军医大推出五大人才专项工程

上一篇:

解放军第302医院成立中医药技能培训中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