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肾斗士”黄赤兵:保护肾脏不受伤

2018-12-13 18:18:27浏览:9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作者:李春梅 名医榜   黄赤兵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移植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中青年委员、重庆

作者:李春梅 
名医榜
  黄赤兵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移植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中青年委员、重庆市器官移植专委会主任委员、疾病蛋白质组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以肾脏外科(肾脏移植、微创肾脏外科)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移植肾长期存活以及以微创手段解决肾脏外科问题,完成肾移植手术700余例,在安全性和成功率方面居国内先进行列。以第一承担人获得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重庆市科委攻关课题1项军队课题1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名,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肾很重要 斗士必须存在
  “从古至今,人们对肾都非常重视,被称为先天之本。许多人把肾比喻成一个锅炉,代谢物就是身体燃烧后产生的碳渣,必须经过锅炉排除”,黄赤兵说:“一旦锅炉出现问题,废物排不出去,不仅会损坏锅炉,整个系统也会崩溃。肾对于人体这么重要,我觉得我很幸运,我从事的就是捍卫这个重要器官健康的工作”。
  肾对于人体这么重要,肾的移植却是一项十分吃紧的工作,肾移植的排斥反应往往十分严重,让那些即使是幸运得到肾捐赠的病人,也有可能在排斥反应中死去,黄赤兵一边感叹肾移植手术的艰难,一边狠抓工作作风,他要求手下的医生不仅要注重团队协作,更要强调奉献精神,要求各项手术做到精益求精、专心致志。这样的工作作风,加上20多年的肾移植经验,让黄赤兵在实现肾移植长期存活研究方面,获得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让新桥医院泌尿外科开展的肾移植数量、质量居全国先进行列,肾移植长期存活方面的研究也居国内领先。
  取得这样辉煌成就的黄赤兵,关心的仍然只是手术台上的实际问题,面对记者,他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肾移植手术的未知数太多了,任何一个小环节都可能让手术失败。”
  对于“肾斗士”黄赤兵来说,捍卫更多肾的生存权利,才是他最关注的问题。

肾脏手术 慎“微创”
  在字典中,赤,是红色,代表着真诚。人如其名,黄赤兵的真诚来自于他对工作,对病人负责的态度。
  不久前,有一位大学生住进了病房。他的三个肾盏里都有结石,但肾脏并没有多少积水,算是比较轻的症状。黄赤兵建议他先用体外振波碎石,遗留的结石再通过输尿管镜取出来。这样的周期虽然长一点,但是保证了肾脏受到最小的伤害。但病人为了美观和节省时间,执意要做经皮肾镜手术。黄赤兵解释说:“经皮肾镜手术很难直接清除三个肾盏里的结石,可能会造成肾脏裂伤,给肾脏带来更大的损伤。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换节约并不多的时间及那么小的一点伤口。”
  僵持了一段时间后,病人决定出院另寻治疗。面对病人的不理解,黄赤兵也没有再挽留:“违背了我做医生的良心和道德,我宁愿不做这个手术。”
  在黄赤兵看来,对于宝贵的肾脏来说,微创技术并不都“微创”。很多技术,就像经皮肾镜技术对病人肾脏的损伤还是很大,有些情况下保险系数还不及传统开放性手术安全。“不能那个只看到一个小口,就把它叫做微创。还要看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对患者的伤害程度,不然安全性得不到保证,还有什么微创而言。”
  伤口越小,对患者当然越好,黄赤兵也一直在研究肾脏手术的“微创”技术。
  早在三年前,黄赤兵就开始研究肾脏微创的止血技术,确保在经皮肾镜技术下不出血或者是少出血,让病人在微创手术后达到比开放性手术更好的效果。凭着新型止血材料和止血器材的研发,黄赤兵拿到了5项国家专利,为临床患者提供了手术的安全保证。

肾疾病 早期可治愈
  作为一名肾脏疾病的外科医生,黄赤兵忧心忡忡地提醒大家“一定要加强肾疾病的自我检查和自我防患,每年做一次B超检查,不要把肾疾病拖到手术台上啊!”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肾脏方面的疾病而言,可以在早期治愈,但许多患者却在拖延中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
  曾经有一个3岁的女孩肾脏上长有巨大恶性母细胞瘤,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里,瘤体占据整个腹腔,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每当提起这个女孩,黄赤兵总是觉得遗憾:“如果你问我遇到过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我觉得很大部分人对疾病缺乏认识和不理解才是最大的难题。”
  如果拖到肾移植的地步,更是难上加难。目前我国已成为器官移植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国家,每年约有150万患者等待器官移植,而器官移植手术仅能进行1万例左右。
  黄赤兵曾为“感动中国”的山村教师豆洪波成功进行肾移植而备受全国关注,但在他看来,像豆洪波这样幸运的人并不多。“现在医院每天有600多人等待一个肾源。亲属移植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的问题,透析病人随时挣扎在生死线上。”
  去年8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卫生部在上海启动了建立人体器官捐献体系,上海等10个省市获批开展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黄赤兵也一直在努力,希望重庆也能成为试点城市。黄赤兵知道,器官捐献要真正开展起来,最重要的是要破解阻碍器官捐献的观念。好在,即便是他看来杯水车薪的力量,也有了响应。“一位70多岁的大学教授写信给我,愿意去世后捐献他的肾脏。这让我感动了好久。”
 
宣保科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爱是医学的生命力

上一篇:

德国大肠杆菌O104∶H4研究完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