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药店买药时,发现中药膏药有许多生产批号。在百度输入“中药膏药”时,也得到了验证。“食药监械准字”、“卫健食字”、“卫食证字”、“卫防保健字”等,批准的部门和批号目不暇接。
从事药品生产,《药品管理法》有严格规定,审批手续和进入门槛都很高。但是,可能国家出于对中药的特殊保护和扶持,加之膏药简单易做,因此也就出现了目前膏药市场名出多门“百花齐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这确实有利于中药的推广与销售,有利于偏方的传承与挖掘。但是,也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缺陷与弊端,尤其是各自为政的现状,使众多部门都可以发放“通行证”,自然让人质疑。膏药生产到底谁说了算,到底该归谁管?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都可以依据《药品管理法》监督管理。眼下,药品企业都需要通过GMP认证。如此高的准入门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需大量资金,也就是说获得“国药准字”的膏药成本相对较高,而其他“准字”的膏药相对成本低很多。从这点上看,二者进入市场时在条件上是不公平的。
药品是特殊商品,实行统一严格监管,对保证药品质量、确保群众安全用药意义重大。“多龙治水”、各自为政则很有可能为粗制滥造假冒伪劣药品带来契机,结果势必损害中药声誉,危害患者健康,不利于中医发展。
膏药也是中药的精髓,保证质量提高信誉对中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膏药生产必须严格管理,规范生产,以充分赢得群众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