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媛媛
来自福州的产妇何玲(化名),于六月底在我院产下一对双胞胎,其中一名男婴体重只有1100g,出生后即发生重度窒息,精神及反应极差。鉴于病情复杂患儿很快被送入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和护理。
病情骤变 情况危急
儿科陈光明副主任医师接诊患儿后,对他的情况进行评估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诊疗计划。首先置予新生儿红外线抢救台进行新生儿I级护理,完善相关检查的同时配合吸痰、气管插管、中心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改善外周循环、营养支持等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进展,发现患儿持续腹胀,灌肠、通便、胃肠减压后仍无明显缓解,经过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新生儿消化道穿孔。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现持续腹胀,可能是消化道穿孔引起,因为早产儿易发生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该病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极易并发感染性休克、出血、穿孔,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死亡。
医生立即向家长交代目前患儿腹胀明显,病情可能随时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手术是挽救生命唯一的办法,但是也存在极大风险,经过再三考虑后家长表示同意手术治疗。
手术成功 安返病房
儿科立即联系普外科医生会诊,医生详细了解病情后制定一套完善的手术方案。开展如此低体重的早产儿腹腔镜探查手术,对主刀医生提出了巨大的考验与挑战。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由普外科黄盛医生为患儿实施手术。首先在麻醉科的配合下对患儿进行全麻,接着在腹部正中打开长4厘米的切口,由于患儿较小,肠管和普通人的相差较多,和实验大鼠的肠管差不多,在无形中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医生小心翼翼地找出部分穿孔的肠管,运用娴熟的技术切除长达8厘米的小肠,然后再慢慢地吻合肠管,直到检查通畅为止。经过3个小时,手术顺利结束,术中出血少,患儿被送回儿科监护室继续治疗。
术后监护 逐渐好转
术后患儿依然比较虚弱,置于新生儿红外线抢救台,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虽然腹胀得以改善,但依然有许多困难等着克服,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患儿病情正在逐渐好转。
信息科陈媛媛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