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民医院工作了一辈子,从事过普通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工作,在医教研工作中打磨了50余年,回忆和思考自己走过的历程感触颇多。人在决定自己命运时有很多复杂因素,例如主观努力、天资、决心、毅力和性格等等,客观上还有历史因素、社会条件、风云变幻的政治风暴与机遇等。
前不久,我在健康报上读了王岩教授把外科医师分为四类的看法,基本赞成。第一类是手术匠型,手术做得很好,但不善于把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上升和总结为理论与人分享。这类外科医师不少,在提升和晋级时受到很大影响。第二类医师也占有较大比例。他们有文章、有著作,但缺少实验室工作和基础科研能力,较少有创新性成果。第三类则在积累、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能不断创新,开创未知领域,是用手、脑、心在做手术,属于临床科研创新型的医学家。第四类不仅自己出类拔萃,还要有绝佳的宏观视野和哲学思想,能够带领一个大的临床科研人才梯队。能做到第三类和第四类的外科医师则为数不多,属于高级或顶级人才了。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把自己打造成高级人才?我个人以为要从以下方面深入做起:
坚持终身学习 医生的职业需要终身学习。这是因为在探究人体医学科学中,未知和已知的就像浩瀚的宇宙一样,深不可测,新的知识不断更新,人的生命又是那样复杂。我深感一日不学习,便觉头脑发空,要落伍掉队。
打好坚实的外科基础 外科基础主要是指“三基”、“三严”。
“三基”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尤其是外科青年医生们,要对切开、缝合、剥离、止血、打结等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对各种手术器械的使用烂熟于心;还要善于模仿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良好的手术操作技巧,会让你终身享用。
“三严”则是指严格、严谨、严肃的工作作风。在目前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医生严格要求自己,保持科学客观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要知道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医生,必须自律,因为治病救人是我们的神圣责任。
实践、认识、再实践 传统的24小时住院医师制,目的是让医师不间断地在病房观察病人,观察疾病诊断、治疗全过程,通过大量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结合实践中的问题再去读书,使实践、理论不断循环上升,这样学习的东西才记得牢、用得上。只读书不实践是不行的。通过这样的长期积累,你就会成为一名有经验、有知识的好医生了。
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可以让我们最便捷地了解本学科情况,广开思路,知晓别人之所长,为己所用。发现灵感,并广交朋友,增加各种信息来源渠道。
大胆创新 经历了若干年的临床科研后,我们会在某些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时就要大胆设想,另辟蹊径,想方设法去解决本学科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设计开发新产品,甚至申请专利。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医学文献中英语占了60%,熟练掌握了英语,就有了广阔的信息来源途径。这就好像在繁星般的知识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一样。
要有目标与毅力 一个成功的医学家,必须给自己制定奋斗目标并通过钢铁般的意志去完成。俗话说:想比不想要好,做比不做要好,又想又做才是更好。
学会各种论文的写作方法 在考察各级医生晋升的时候,常常会听说某医生只会做手术,不会写文章;有时又会听说某医师文章写得很多,但是手术不过关。依我之见,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千万不要只当手术匠,要当学者、专家,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有条件尽量做些实验室研究 临床科研文章中如果仅仅是大量病历的分析、总结,远远不够。有条件尽量做一些实验室科研工作,它可以培养你的科研思维能力,教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有利于成为“两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