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罗明扬摄
“是术后恢复不完全引发大出血,必须立即输液!”可是由于患者失血过多加上体质偏弱,两手苍白,几乎看不见血管,几次静脉穿刺都失败了,3名护士紧张得手直抖。主治医生忙喊“谢一针”。
不一会儿,一名士官冲进病房。气还没喘匀,他已弯下腰身,摸了摸患者的手腕,拍打两下手背,血管并没“跳”出来。他又摸了摸患者的手背,微眯双眼,屏住了呼吸——毅然进针——回血了!
“盲穿,一针见血,太棒了!”在场的官兵都长舒了一口气。
“谢一针”名叫谢达臣,是该师医院外科卫生员、四级军士长。如果说起医科大学出身的他有“一针见血”的本领似乎不足为奇,可当初,他在集训时静脉穿刺课目考核还不及格哩。战友们说,“他这个‘高手’可吃了不少苦头。”为了提高本领,让患者不挨第二针,他狠下心来把自己的手当实验靶子。刚开始练静脉穿刺,针老是往肉里扎,疼得受不了,他就咬着背包绳坚持。3个月后,来探望他的母亲看到他手上密密麻麻的红点时,心疼得抱着儿子直掉眼泪。
凭着这股狠劲儿,谢达臣苦练清创、包扎等基本功,参加集团军组织的比武,他以卫生员和野战外科手术助理双重身份参赛,夺得战伤救治和急救手术比武的双料冠军。
谢达臣没有沾沾自喜,他经常自问:如果战时军医阵亡,谁来替补?为了提升能力素质,他开始研究手术,到集市买来动物活体进行解剖试验,把自己的“手术室”搬到了值班室。几年后,他顺利拿到了执业医师资格证。
一次,部队在外执行任务,有名战士突发急性阑尾炎,身边没有医生,离医院有上百公里。情急之下,谢达臣主动请缨,顺利地为患者实施了手术,开创了军区战士卫生员做手术的先河。如今,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胃穿孔修补、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等多种急难手术。
入伍14年来,谢达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1次、荣立三等功2次,收到官兵赠送的锦旗足足有40面,战友们称他是“白衣战士天使,候补战场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