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成 张振华 刘德钱
新年伊始,济南军区107医院引进一项肿瘤治疗新技术,王鑫、姜丽等5名博士、硕士成为关键岗位“操刀手”。近几年,这个医院党委加强高学历人才队伍建设,陆续引进和培养的12名博士、4名博士后和58名硕士,90%以上成为课题或学科带头人。
人才是兴院之本。据院长时利民介绍,2007年新一届党委班子上任时,这里的专家骨干缺乏,没有博士、硕士学科带头人。由于人才培养渠道不畅,有6名送学博士相继请求调离。
2008年,即将取得博士学位的妇产科医生张新燕找到院领导要求转业。院领导求贤若渴,再三挽留。院党委根据她的专业特长,让她担任妇产科副主任,牵头开设腹腔镜手术新项目,并选配专业骨干为她担任助理。谈及这段成长经历,张新燕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医院这种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就像一个强力磁场,让人铁下心来好好干。”
在这家医院,像张新燕一样受到重用的高学历人才并非个别。得知某社区医学博士孙慧文技术过硬,院领导多次登门邀请;为使在读博士、外科医生郭明金打消跳槽想法,院领导先后4次到学校慰问,并帮助他解决家属就业、孩子入学等实际困难。
2008年,医院首次实行竞聘上岗,刚调入不久、仅有中级职称的博士蔡永国当上了消化内科主任。当时,对这位30来岁的年轻人能否胜任本职,不少人心存疑虑。事实胜于雄辩。蔡永国上任后,很快组织开展了胆胰病变诊疗技术攻关,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两项军区赋予的科研课题。
“不拘一格选人才,尽其所能搭舞台。”医院政委宋增文说,院党委适时出台的《关于科室主任调整的决定》《高职干部管理暂行规定》,改变了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的惯性思维,通过公开竞聘,先后调整了23名科室领导,提拔使用了28名中青年技术骨干,使学科带头人的平均年龄从50多岁降至45岁。
为一人开设专科,投资上千万元、设立专项科研经费上百万元。受此厚爱的这个人是全院最年轻的博士王鑫。
王鑫专攻的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发展前景广阔。2008年,医院投资上千万元,为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实验室增设了细胞分离室、肿瘤分子免疫室等高端临床与研究设施,并选配了5名技术骨干协助他攻关。两年多来,王鑫带领团队以肿瘤防治为目标开展干细胞生物治疗、分子生物学等新业务研究,取得了10多项阶段性成果。
选好一个人,建好一个室。依据这一规划,医院党委先后起用了20多名年轻高学历人才,增加了10多个课题组。去年,该院肿瘤科、骨科、肝胆外科分别晋升为国家、全军和军区专科中心,肝移植技术获得国家卫生部准入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