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辑:高立勋
农历腊月二十七,对于25岁的赞皇小伙儿小李(化名)来说,本是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再过几天就是大年三十儿了,在厂房工作的他,像工友们一样期待着和家人的团聚,期待着全家一起享受这其乐融融的过年气氛。
然而就在这天,期待已久的幸福险些被可怕的机器夺走;而这天,也成了他重获新生的一天。下午3点30分,因操作不当,他的右上臂被传送带无情地撕下,霎时血流不止。为了保证获得及时、科学的救治和负责、贴心的护理,工友们一致决定将他送到和平医院。
受伤的小李被送进病房已是下午6点30,历经3个半小时,断肢离开身体过久且断端极不规则,再植的成活率很低。当张卫平主任看到小李,想到本该是与家人共渡佳节的他,可能会年纪轻轻就失去上肢,从而严重影响到今后的生活,便立即作出指示:全力以赴,保住患肢!主任一方面立即召集骨干精英医疗团队组成专门的手术小组,共同研究手术方案;一方面指示对离断肢体进行处理。
晚7时10分,小李被推进手术室。此次的手术小组被分成两组人员,一组负责患肢断面的清创、骨与关节的固定、肌腱的缝合,另一组负责断肢的冲洗消毒,并采取自体动脉血加抗凝剂(肝素钠)间断冲洗离断肢体血管,这样就使离断肢体有了营养供应,最后取大段自体静脉完成血管的吻合。与以往常规手术相比,先行对于离断肢体的冲洗、灌注,缩短了离断肢体的缺血时间,尽早给予营养供应,大大提高了再植成功率。经过主任和医生们长达7小时的不懈努力,手术终于顺利完成,凌晨2时,断肢完好地回到了小李的右臂,大家如释重负。
第二天,小李苏醒后,感激地对前来探望的医生们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想不到断了的手臂还能再连上,感谢你们让我重获新生!”目前,小李仍在恢复中,再植的右上肢血运良好,手指颜色红润。
新春的脚步渐渐临近,科室仍旧一片繁忙景象,手术室连续几天成了骨科“专场”,为了保证病患能够得到及时、尽早的治疗,全体医务人员在张卫平主任的带领下,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继续奋战在一线。
这其中,张卫平主任最惦念的还是“小李”的手臂。每天,主任都亲自查房、细心查体,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位经验丰富的骨科专家深深懂得,术后细微的病情变化都要引起高度重视。腊月二十九一早,主任又来到小李床前,细心的他发现患肢张力比前一天增加了,肢端的温度也有所下降。尽管一开始主治医生就告知家属,小李的伤情复杂,再植成功的机率不高,但想到年轻的小李,正值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手臂的完整对他来说很重要。主任和治疗小组经过仔细研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患肢。年前的手术已经排得很满,但“一切为了病人”——加台手术;完成了一上午手术的主任,甚至顾不上吃饭和休息,亲自实施手术。术中发现在原吻合移植血管的近端5cm处肱动脉损伤部位又有新的血栓形成,即再次取自体静脉成功地进行了二次血管移植,血管吻合后血流通畅满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肢肿胀明显好转,肢端温暖,末梢血液循环良好。
“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张卫平主任正是用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体现着一位白求恩传人的优秀品质。“爱在左,责任在右”,骨科人在主任的带领下,在新年钟声敲响前,给了每一位患者最安全、最温暖的港湾。新的一年里,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继续紧紧围绕在骨科党支部周围,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创先争优活动,将科室建设推向高潮。
(骨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