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过敏性鼻炎大多为接触吸入性过敏原引发的,包括花粉、真菌、 尘螨、动物皮屑、羽毛、室内尘土等。还有少部分是接触食入性过敏原引发的,如牛奶、蛋类、鱼虾、肉类、水果等。
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
过敏性鼻炎在全世界的发病率为10%~40%。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性鼻炎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为30%~40%;哮喘患者过敏性鼻炎发生率为70%~80%;患有过敏性鼻炎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为未患鼻炎人群的 3~6倍。由此认为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可在哮喘发病前、发病后及哮喘发病同时发生,以前者占绝大多数。即使无哮喘症状的鼻炎患者也存在支气管高反应性和不同程度的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过敏性鼻炎引发哮喘的危险度是OR=3.21,另有一项历时20余年的前瞻性研究将17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与2177例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哮喘发病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4倍。
这是因为鼻腔的滤过和湿润功能起到保护下呼吸道的功能,鼻腔疾病引起鼻塞而用口呼吸时,下呼吸道易受到抗原刺激,而且过敏性鼻炎发病时产生的炎症介质及鼻涕倒流刺激咽部均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下呼吸道炎症。所以,当过敏性鼻炎的炎症局限于上呼吸道时,就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其炎症向下呼吸道发展而导致哮喘。经过合理、积极治疗,绝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避免发展成哮喘。
综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有助于缓解哮喘症状
大量临床观察发现,通过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不仅有助于缓解哮喘症状而且可以防止哮喘的发生。过敏性鼻炎的传统治疗体系主要由避免接触变应原、 药物治疗、 免疫治疗和医患宣传教育四部分构成。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组胺药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国外有专家回顾性分析鼻内激素可以降低患者哮喘的急诊就诊率和住院率。国内亦有专家在一项多中心研究中发现,低剂量吸入鼻内激素联合应用抗阻胺药不仅显著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而且可以提高哮喘的疗效。但在预防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的作用却不如特异性免疫治疗。
特异性免疫治疗能预防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
1909年,Noon首次应用皮下免疫疗法治疗花粉性鼻炎获得成功,开创了免疫治疗新纪元。1986年首次利用舌下脱敏疗法成功治疗变应性鼻炎。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确认I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免疫治疗是有效的。1998年,《WHO变应原免疫治疗意见书》指出“脱敏治疗是唯一可能根治过敏性疾病的方法”的观点。
2001年由WHO组织专家撰写的工作报告《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即《ARIA》),在总结既往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后充分肯定了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疾病的疗效,认为免疫治疗不仅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对药物的使用量,同时可以阻止变应性疾病的自然进程,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因为变态反应累及机体多个器官,免疫治疗是一种对因治疗方式,是唯一能够改变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免疫机制,提高身体对变应原的免疫耐受,达到减敏甚至脱敏的目的。欧洲一项研究对205例严重花粉过敏性鼻炎儿童进行变应原免疫治疗3年,有效降低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免疫治疗组有19%发展为哮喘,而药物治疗组有32%发展为哮喘,在停止治疗7年后,免疫治疗仍显示其预防效果。一项对照研究对36例成人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标准化树木花粉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3年,随访6年无一例发展为哮喘。另一项对7岁~13岁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儿童特异性免疫治疗后3年,哮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气道激发试验症状明显改善。欧洲变态反应学及临床免疫学学会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总结了过敏性鼻炎治疗方面的各种优缺点,建议免疫治疗应该在疾病早期应用,这样就可以阻断过敏性鼻炎向哮喘发展,以及防止出现新变应原。
因此对有明确变应原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尽早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这是对过敏性鼻炎的对因治疗和对哮喘的二级预防。尽早开始免疫治疗,不仅可提高疗效,改善变应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结束后,仍具有长期疗效,并可防止新的过敏症发生,阻断变应性鼻炎发展为哮喘,抑制炎症的慢性过程导致的不可逆损害。
陈少华简介: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耳鼻喉工作近30年,擅长于鼻腔疾病,如鼻炎、鼻窦炎、鼻出血及鼻腔肿瘤的诊断治疗,最早在国内开展了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在华南地区率先进行尘螨过敏性疾病的免疫治疗。在他主持下在国内较早建立了过敏性疾病治疗中心,曾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