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沈阳军区210医院医护人员把践行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工作

2018-12-13 18:31:04浏览:36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戴 岳 通讯员 王 武 王 东冬日,祖国辽阔的东海岸线,海天一色。在黄海深处有一支海岛医疗队宛如一朵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戴 岳 通讯员 王 武 王 东 
  
    冬日,祖国辽阔的东海岸线,海天一色。在黄海深处有一支海岛医疗队宛如一朵欢快的浪花,在波峰浪谷中前行。

    海浪知道,驻守的海岛军民知道,这支海岛官兵们的“亲人医疗队”与一所部队医院血脉相连。她,就是被军民赞誉为模范践行雷锋精神的沈阳军区210医院医护人员。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所驻防在海滨城市的部队医院,用雷锋的真情和温暖,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动人乐章,感动着无数颗心灵:他们中有时代先锋,有开国将领,有基层官兵,更多的是平民百姓……2011年6月,该院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

    像雷锋那样做事,凭着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

    2006年11月3日的下午,已有3个多月感到腹部不适的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到210医院门诊做检查,干部病房三科吴晓华主任恰巧坐诊。

    腹胀、腹泻,伴有黑便、体重下降……好端端的人,怎么不明不白就病了?吴晓华决定尽快查出病因。

    当吴主任提出要住院进行全面系统检查时,方永刚却要急着回院讲课,但被她硬拽了回来。

    “你给别人传播精神财富,可你更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吴主任真诚地说。

    虽然赶上周末,但为兵服务的绿色通道却畅通无阻。随着绿色通道不断延伸,方永刚的病因也逐渐查明。11月8日,通过肠镜详细检查,最终确诊为结肠癌。

    “有百分之一的救治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210医院党委定下决心。除在全军范围内邀请最好的专家外,为实施最好的护理,在全院抽调11名“五星级”护士组成特别护理小组,24小时对方永刚实施不间断护理。

    当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方永刚没有悲伤落泪。可是,当要转院与医护人员依依惜别时,性格刚毅的方永刚却情不自禁,眼含泪花——

    他忘不了,主管护师孟晓燕像雷锋那样给他很多温暖,针对他化疗导致血管脆的情况,输液时一根一根地找血管,一点一点地摸下针的地方。

    他忘不了,护士高艳丽像雷锋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经常在他的病房里拖地、洒消毒水的身影,保持室内20-25摄氏度、湿度在50-60%,而且住院90天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他忘不了,医院为他这位重症患者专门配备了进口的化疗药物输液泵,可以保证精确到每小时36-38毫升,但护士们要24小时不停地观察滴速。

    方永刚的爱人回天燕深情地对记者说:“90个日日夜夜,医护人员对我们像亲人一样看待,总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让我们体会到雷锋式的真心真爱真情的大义!”

    心连心,动真情。210医院政委潘诚对记者说,在医院保障的体系部队中,散落在黄海中的30多个岛屿一直牵动着医院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把第一缕朝阳迎进祖国”的海洋岛,是黄海深处最东端的几个岛屿之一,驻守着海陆空等多个海防部(分)队。由于气候潮湿、环境艰苦、海上交通不便,许多官兵下岛就医十分困难。

    “官兵的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课题,我们党委常委每人承包一个岛,建立医疗负责制。”一番讨论之后,一项包括技术帮带、代职培训、定期巡诊、应急抢救、伤病防治、科研攻关、解难帮困等在内的《海岛医疗常委一对一包干责任制度》出台,包岛常委与各岛部队签订责任书,并向官兵公布了联系电话。

    记者从医院医务处了解到,该项制度建立以来,先后解决官兵特殊医疗需求、远程医疗培训、免费食宿等大小难题140多个。针对官兵提出的一些普遍性问题,210医院开展“海岛官兵皮肤病防治”“海岛官兵训练伤预防”“海岛女军人及家属生殖健康普查与干预”“海岛官兵心理特点与危机干预”等多项课题研究,其中“驻岛官兵消化系统疾病及药物选择研究”被列为全军重大课题。

    像雷锋那样做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温暖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这是两封与众不同的感谢信:一封感谢信整张信笺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百岁重生;另一封感谢信则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级领导批示。

    2010年11月初,刚刚度过100岁寿辰的曾思玉老将军出现反复呼吸道或肺部感染。这位百岁开国将领的病情一时牵动各级领导的心,医院党委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

    抢救就是与时间赛跑,就在当天,抽调的特护组成员就多达12名。

    根据老首长的病情需要,医院专门购进了专用呼吸机、专用空气净化机和空气消毒机。夏季来临,为了精确控制室内温度、湿度恒定,专门为首长购置特殊空调。经过连续11天紧张抢救,老人感染基本得到控制,身体各个脏器功能也逐渐恢复。但此时又面临着是直接拔管撤除呼吸机,还是气管切开,长期带气管插管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会诊专家提出要在气管插管情况下做气管切开。但抢救小组反复斟酌,认为如果行气管切开会给老将军心理及生活带来很大的伤害,大胆采取直接拔管,未行气管切开。

    历时9个月的医疗救治,一个百岁老人一次次转危为安,维持病情相对稳定,这是一个极其艰难而超常规的过程。

    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到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抢救小组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又结合首长的病情和危重症病人的营养要求,应用了多酶片进行先期的食物分解,再加入尽可能少量的水,稀释到可管食的稀释度。奇迹渐渐出现了,用这种办法获得的营养液使百岁老人的抵抗力和体力有明显的恢复。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老将军肢体就能运动自如和讲话。

    撤离呼吸机后,老将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写字,这让医护人员喜出望外。那天,他为表达对医护人员的一片感激之情,举笔一字一顿,写下了“百岁重生”四个大字。

    与百岁开国将领的感谢信相同的是,另一封写满各级领导批示的感谢信道出的是一个延续16年的生命奇迹。

    事情还得从1986年说起。那天,从旅大警备区参谋长岗位离休的刘兆不幸遭遇一场车祸,并从此落下了病根:外伤诱发类风湿病并发心脏病、糖尿病。

    起初的4年,刘兆先后辗转北京、沈阳等地治疗。1990年初住进210医院干一科接受治疗。刘老住院的16年,是210医院三届党委班子像雷锋那样给他传递温暖,接力延续他生命的16年。

    盐酸青霉胺是一种治疗类风湿病较好的药品。当时,东北地区无销售点,医院坚持16年从上海制药厂邮购此药供刘老使用。

    在诊疗设备上,刘兆的病房配置了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X光床边摄像机、多功能治疗床等,确保他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全程诊治。

    面对身染重疴的刘老,医院领导和专家心细如发。2004年,心血管内科姜东炬主任为刘老成功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术,2005年又实施了第二次手术,两次安装支架总长度达6.1厘米。2008年5月15日,刘老病危期间,姜主任还为其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有效地延续了刘老的生命。正是一次次的化险为夷,使刘老的生命延续了16年。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大连地区的军队老干部平均年龄达到85岁,最高年龄达到了101岁,位居全军前列。老干部说,尽管你们的设备和技术不是最好的,但是你们把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创造了奇迹。为此老干部曾多次联名写信给总部、军区为210医院干部病房医护人员请功。

    像雷锋那样爱人民为人民,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高永治是大连市一个家喻户晓的名人。这位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离休干部,10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多次被大连市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文明楼长,被誉为“小巷总理”,事迹还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在两年前的农历腊月二十八,老高一家人正在喜迎春节。下午2时许,老伴侯淑范突然昏倒在床,嘴唇发紫,四肢发凉,喘不上气来,吃了速效救心丸也不管用。老高急忙给大儿子打电话,儿子说:“爸呀,哪个医院都不要去,马上打车去210医院心内科,我随后就到!”

    时间就是生命。一家人心急火燎地赶到210医院门诊,正准备进医生办公室,这时值班医生彭华卫迎了出来,听老高说明情况后果断决定:马上去做心电图。为了争取时间,彭医生和另一位值班的刘医生一起推车带他们去做检查,把挂号、排队的程序都免了。检查完毕,初步诊断是“心梗”。彭医生马上和心内科姜东矩主任电话联系:“立即准备抢救!”还是为了抢时间,他们把准备办住院手续的程序也免了,而且医院还开启了应急通道。几分钟后,病人就被推进了心内科的抢救室。这时心内科主任姜东矩带领医护人员已经准备就绪,经过精心诊断后,立即实施了抢救。40分钟后,病人终于脱离了危险苏醒过来,全家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老高,这位做过很多好事的76岁老人拉着姜主任的手说:“谢谢!谢谢!你们是我老伴的救命恩人呐!”

    俗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群众有了病,就要看,就要花钱。210医院不仅服务热情,而且处处为患者着想,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而是想方设法为他们省钱。一位叫董传培的患者自己算了一笔账:支架省了1万元,住院费省了800元,由于医院不开大处方,不乱开高价药,药费也省了1万多元。出院的时候,老人的儿子给医院送来了锦旗,上面写着:“为群众着想,为患者造福。”

    一个偶然的机会,210医院获悉普兰店市双塔镇一塔村一个贫穷女孩的不幸遭遇。因为家境贫寒,患先天性脊椎裂导致下肢瘫痪的王希娜两腿大面积萎缩和溃烂,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210医院了解情况后,派出医疗队为王希娜现场会诊。

    王希娜的病情让主任医师岳勇感到震惊,她患先天性脊椎裂导致下肢瘫痪,严重感染溃烂不仅膝盖以下难保,而且随时可能引发败血症,甚至导致全身机能衰竭而死亡。

    用最好的医疗,尽最大的努力!医院领导指示将王希娜一家接到大连,免除手术、医药、食宿等一切费用,指派业务骨干为她手术。

    那段时光,在王希娜看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城市的模样;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关心她,与她沟通交流;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她还第一次看到了大海,看到了火车、轮船和飞机。

    更让王希娜感到幸运的是,为让她重新站起来,在多方的帮助下,医院还为王希娜订制了一个轮椅和一副先进的义肢,23岁的她拥有了生命的新高度。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打造爱军为民的“金字招牌”

上一篇:

肝肾囊肿首选超声治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