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高学历医学博士工作几年,却连阑尾切除术也不会做。这并非个例,不少高学历医者临床能力不强。除了培养机制、社会环境及自身原因外,根本问题还是临床实践不足。
学生能力不足导师应负主要责任
武汉钢铁集团第二职工医院主任医师纪光伟 学历和能力不成正比,暴露了我们的学历教育存在问题:
一、学业负担重,无暇顾及临床。硕博培养注重的是实验研究和论文发表,而很少关注临床技能的培养,这方面也没有硬指标。而大量的实验研究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发表论文成为毕业的必须条件,甚至出现没有SCI论文不能毕业的规定。
二、成“变味”导师的廉价劳动力,缺少自由时间。不知从何时开始,导师被称为“老板”。随着称呼的变化,导师也开始变味。研究生成为自己“老板”的廉价劳动力,为其做课题、写文章、编书,“老板”可以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研究生成为“老板”获取利益的合法工具。记得某“老板”一年完成20余篇SCI论文,这不可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三、临床带教流于形式:目前很多教学医院临床工作繁忙,带教老师自己有着繁重的临床工作,甚至有外出会诊任务,无暇顾及学生带教这个缺少效益的工作。许多研究生就是在临床上,也常常成为老师的秘书,成天忙于写病历,从事日常工作,而没有时间看病和做手术。
四、受利益驱使,学生不务正业。有的学生从事有效益的研究,如果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很容易影响到临床工作的开展。笔者认识一个博士生,读博期间从头到尾研究减肥茶,疏忽了临床技能训练,最后到毕业时,这个“减肥”博士根本无法开展临床工作。
如何解决研究生培养机制存在的这些问题?关键就是要解决利益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导师和学生的“利益关系”,只有将“老板”恢复成导师,才能培养出既有高学历又有高能力的人才。而这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对综合素质的培养普遍重视不够
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副主任医师胡富宇 临床医学的高学历带不来高能力,根本原因是高能力的临床医生要具有“德、识、才、学、能”五项素质。而当前医学生高学历者只需要“才、学”两项素质,缺少另外三项,导致有高学历没高能力。
从社会环境来看,大多数人对博士生的期望太高,忘记了博士生也是学生,他们在某些领域具有较好的造诣,但这并不代表在其他领域也有很高水平,尤其是在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的环境下,不该对超出其学习领域的技能过于期望。即使在其学习的领域,由于临床所需要的亲历亲为的临床经验缺乏,就犹如游泳一样,虽有理论,但一入水中,一切理论皆成泡影。临床医生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践。
从学校教育来看,将所有类别的博士生的课程同质化,是医学教育的败笔。提升临床技能要靠不断训练而成。手术做得好的外科医生,都是靠不断操作动物解剖、尸体解剖、患者手术磨练出来的。而现在医学院校的课程从理论到理论,导师大多属于学院派或者忙于社会事务远离临床,为自己的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不够。
为此建议:1.社会环境给高学历人才多留一点成长的时间,增加他们临床实践的时间。2.针对所有实践技能要求高的博士专业,生源要从有工作经验的人群中挑选,并设立严格的淘汰机制,让不适合临床的人转到基础研究上。
缺少主观能动性学历再高也没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郭仲华 笔者在带教过程中,确实发现有些研究生技能不高。我认为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教育机制、导师作用、个人目标等。一般来讲,从临床考出的研究生优于直接从学校考出的研究生,可能因为从学校考出的研究生接触临床机会少,故技能稍逊一筹。
高学历人才技能不高主要还是由于个人原因,即主观上重视不够,看得多,操作少,眼高手低;其次是重科研、重实验,轻“三基”;另外还有些人徒有虚名,不但技能差,理论知识也较差,所学知识不能应用在临床上。
笔者认为让高学历者要尽快达到高技能,应缩短学习曲线,重视以下几点:1.学好专业基础理论,技能差点,但理论不能差,否则很难成材。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书本知识外,还要多参与临床活动,向同行学,向病人学。3.眼里看千遍不如手上过一遍,不要放过任何观察、动手锻炼的机会。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则进步更快。
盲目扩招必然导致学生质量下降
解放军第113医院副主任医师肖兵民 随着全国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一些学校的研究生数甚至超过本科生,而导师资源、临床实践资源并没有同步增加,“一个茶壶配5个以上茶杯”、“见导师像见明星一样难”等情况并不少见,这势必导致研究生质量下降。另外,原来招收临床类研究生要求必须有临床工作经历,实际上应届生仍可以变通方式就读,出现连续在校读8年、12年的毕业生。这些人缺乏完整的住院医师成长经历,必然会出现临床工作能力差的弊端。
高学历医生对待学历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许多人在报考研究生时,并不是真正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是奔着学位证书去的,为的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单位。可以说,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热爱临床工作。这样的同志往往上学时不屑于临床实践锻炼,忙于做课题、写论文,参加工作后又放不下架子虚心请教,上级医师也不愿意手把手带教,长此以往,临床工作能力低的问题得不到纠正。
要解决问题,必须改进临床类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机制,要求本科毕业生至少从事临床工作几年以上并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后方可报考,录取前加考临床技能。不鼓励只为解决博士学位的硕博连读培养机制。对高学历医师临床能力不足的问题,医院也不要过于求全责备,可指定上级医师认真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