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膀胱癌专题研讨会上,大家觉得膀胱癌全切后输尿管腹壁造口的病人有增多趋势。原因何在,令人深思。
膀胱癌全切尿路重建有三种:非可控性尿流改道;可控性尿流改道;原位替代新膀胱。选择术式应以泌尿外科诊治指南为基础,规范化治疗,同时要体现人性化和个体化原则。
非可控性尿流改道:主要有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和回肠膀胱术两种。前者手术简单、安全、有效,但术后漏尿、逆行感染等并发症多见。另外需终身挂尿袋,生活质量不高。对于腹壁造口是一侧还是两侧也有争议。此外,造口位置如何?是成形皮瓣还是乳头?是插管还是粘贴集尿袋?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选择好适应证,不能放宽指征,勿轻易施行手术。回肠膀胱术一度被认为是尿路重建的主流,但也有较多并发症,如需长期挂尿袋,生活质量不高,目前已被可控尿流改道所代替。文献报道,同样的病例,施行回肠膀胱术未必比可控性尿流改道延长寿命。
可控性尿流改道:有两种。一种是输尿管与结肠吻合的排便式排尿。经多年改进,目前较为成熟的有Sigma直肠膀胱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成熟经验。据报道,白天控尿率为94.5%,夜间控尿率为98.6%。时有腹泻、逆行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需终身服用碱性药物。其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手术简单,可摆脱尿袋。另一种是可控性导尿式储尿膀胱。用回肠或回盲结肠缝制成体内储尿囊,术后定期自家清洁导尿,无尿失禁,无需挂尿袋,是可控性尿流改道中较为理想的术式。不过,费时费力,坚持开展的医院不多。
原位新膀胱:目前趋向用回肠去管化或乙状结肠去带进行膀胱成形术。能从原尿道正常排尿,生活工作不受影响。对有指征行膀胱全切肠代膀胱的男性患者,努力做保留海绵体血管神经束的手术,是患者和配偶的共同愿望,值得同情、满足。文献报道,保留性功能60%~70%,甚至高达84.6%,此举并不影响肿瘤根治。女性患者亦应采取措施防止术后发生尿失禁。
纵观尿路重建的发展,随时间的考验,患者及医生已达成共识:希望在改善生存率的同时,创建一个接近正常的储尿新膀胱(低压、大容量、无返流),能经原尿道自然排尿、控尿。外观没有缺陷,能保证较高的生活质量。所以,原位新膀胱被认为是目前尿流改道手术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