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宏
脊柱畸形在我国不但发病数量大,而且畸形严重程度高,重者可致心肺功能障碍,甚至截瘫或死亡。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主任李明教授及其团队通过十余年不断探索,终于攻克了“脊柱畸形三维矫形创新理论与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这一难题。
日前,这一研究成果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攻克“皇冠手术”
脊柱侧凸作为脊柱畸形的一种,由于病因不明,病理改变复杂,手术风险巨大,其诊治一直是脊柱外科的滞后领域,也是医学领域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在骨科业内,脊柱侧凸的矫形手术由于高难度和高风险,一直被称为骨科“皇冠手术”!
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李明领衔的研究团队自1995年开始,对脊柱畸形三维矫形技术与相关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理论和新的治疗策略。
长海医院骨科始终坚持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他们在该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在国内率先引进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键椎体置钉”新理论和新技术,主编国内该领域首部专著《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与技术》;首次对一些特定类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提出了客观的选择性融合评判指标,建立选择性融合标准,完善了手术策略;制定了脊柱侧凸SRS—22简体中文版评定标准,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脊柱侧凸患者生存质量评价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针对脊柱畸形诊疗难点,创造性研制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疗设备,突破了由于国外垄断造成的技术瓶颈。
这一项目是目前国内外应用三维矫形新技术治疗脊柱畸形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之一,为我国的脊柱畸形诊疗与国际接轨,形成自主创新的脊柱畸形治疗理论及应用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宝剑锋从磨砺出!李明自1986年大学毕业后就在骨科这个专业领域里耕耘不止。
1996年,年轻的李明前往瑞士参加一个世界性的脊柱外科学术会议,在国内率先了解到了当时治疗脊柱侧弯最先进的三维矫形技术。随后的4年时间里,李明反复研究、践行国外这项全新的技术。为使这项最新的技术理念能够在我国推广,更多的脊柱侧凸患者从中受益,他结合国内外临床先进经验,主编出版了《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与技术》。该书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脊柱侧凸三维矫形基本理论和手术技术的著作,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研究著作的空白。现在,该书已经成为国内专业人士从事脊柱侧凸领域的经典参考著作。
近年来,李明和他的团队紧跟国际前沿,率先在国内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脊柱侧凸,并且更新了胸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方法,大大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李明和他的团队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关键椎体螺钉”理念,在取得与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相同优良手术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及病发症,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特别重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李明和他的团队还对多种类型脊柱侧凸提出了客观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手术策略制订标准,填补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率先建立了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价体系,为中国脊柱侧凸治疗理念带来革命性变革;针对各类难治性脊柱侧凸,提出了相关治疗策略和术式选择标准;并且通过技术创新,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打破了国外在此领域的技术垄断。
近年来,长海医院骨科的影响不断扩大,病员除来自全国各地外,还包括了美国、德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和地区,影响日益国际化。
甘当绿叶做人梯
“我最高兴的事就是我的学生能超过我。”这是李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李明不仅医术高超,还有一颗甘当绿叶的心。在科主任李明的带领下,该科一批青年专家迅速成长,朱晓东、白玉树、杨长伟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朱晓东曾应邀于国际最高级别脊柱外科会议——SRS年会(英国爱丁堡)上作大会演讲,成为当时6位在该级别会议上演讲的中国学者之一。
李明在团队的青年人才培养上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把一批年青人送到全世界最先进的脊柱外科中心学习、交流。其中,青年学者白玉树就于2009年被李明推荐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脊柱中心留学。谈及这段留学经历对他自身成长的帮助,白玉树感慨颇多:“在专业学习的最关键时刻,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专家的接触,既开拓了我的视野,也帮助我建立了一批学术圈友好合作的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