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约80%患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在发现时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对于这些患者,以往介入和分子靶向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介入治疗只能针对肝内病灶起姑息作用,分子靶向治疗能延长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3个月,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并未得到显著提高。那么,放疗能否在其中有所作为呢?
为了解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我们课题组通过肝细胞癌细胞株实验,首次计算出肝细胞癌的α/β比值(衡量放射敏感性的指标)为12Gy,证明肝细胞癌属于放射敏感肿瘤。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能手术切除但局限于肝内的肝细胞癌,我们采用介入治疗结合局部放疗肝内病灶的治疗方案,最终使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6个月。针对伴有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不能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内病灶、可切除但同时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等不同病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延长4.0、6.1、3.9和9.5个月。对肝细胞癌出现肾上腺或骨转移患者,接受外放疗也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该项目重新认识到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治疗价值,并把肝癌放射治疗指征扩大到各种病期的原发性肝癌。以上疗效均高于单独使用介入或分子靶向治疗。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并报道了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肿瘤外侵的规律,确定了精确有效的放疗靶区范围。首次分析了肝细胞肝癌放疗剂量-体积因素和患者因素与放射性肝损伤的相关性,提出Lyman模型可以应用于放射性肝损伤的预测与评估,并结合中国人的发病特点,提出了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概率计算公式,把握国人肝癌放疗的最安全剂量。
该项目共发表SCI论文24篇,其中9篇发表在放射治疗最顶尖的杂志——美国镭锭学会(美国历史最久的放疗学会)官方杂志《Cancer Journal》上。编辑两度为该项目论文撰写述评,分别评价了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放疗价值,提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放疗时代已到来” 。
目前,该技术已推广到70余家放疗单位,7000余名病人接受该方案治疗,为患者节约40亿元人民币,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