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33岁的李志因为精神分裂症第4次住院治疗了。作为他的主治医生,我明显感觉到他的病越来越重,而且将持续加重,因为他正处于精神分裂症不可逆的精神衰退阶段。
李志的父亲20年前因为交通事故去世,只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李志没有劳动能力,母亲近年又患上了肺心病,身体每况愈下。生活只能依靠亲戚接济才能勉强度日。好在李志是优抚对象,可以免费住院和治疗,也属不幸中的万幸。
虽然肺心病让李妈妈呼吸困难,体力不支,走不多远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但老人还是坚持每隔一两个月来医院看李志一次。精神分裂症导致的情感淡漠使李志对母亲带来的食物更感兴趣,而对母亲的身体状况则无动于衷,与母亲几乎没有情感上的交流。即便如此,母亲每次看着儿子,还是一脸的欣慰和满足。
老人半年没有来医院了。对此,李志并没有什么感觉,我却感到非常意外,想想老人的身体状况,隐隐为她担心。
终于,老人又来看儿子了。尽管有所预料,但出现在眼前的李妈妈还是让我吃惊。她被人搀扶着,消瘦,苍白,呼吸急促,弱不禁风。看着儿子,老人少了以前的慈爱和怜惜,更多的是留恋和不舍,眼睛一刻也不曾离开儿子的脸。话语中不再像以往那样多是对李志近期生活的询问,而是反复叮嘱李志以后生活需要注意的事情,事无巨细,不厌其烦。从李志亲戚那里我了解到,老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是来看儿子最后一眼。足足一个上午,老人不愿离开。到了午休时间,老人必须要离开了。老人抓住儿子的手,抚摸着儿子的脸,久久不愿放下,两眼含泪,依依不舍。生离死别,情何以堪,此情此景,目不忍睹。我将老人送出病房门口,突然,李妈妈“扑通”跪在我的面前,号啕大哭,求我们一定要照顾好李志。
我还能说什么,只能连连承诺,说李志的后半生就交给医院,交给我们了,让老人放心。
老人果然再也没有来过,李志的亲戚来医院说,老人回家不几天就过世了,去世前嘴里还喊着李志的名字。
母亲去世的消息我们没有告诉李志,其实他知道与否都不重要,他不会因此有什么触动。精神分裂症虽然让他无法体会亲情,但也不用忍受悲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大概是疾病为他带来的唯一一点“好处”吧。
李志目前的生活可以用无忧无虑来形容,医院优越的生活让他比以前胖了不少。看到他,我眼前常常浮现老人临走前的不舍和嘱托。人之将死,其言必真,人间至爱,舐犊情深。老人当时对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恐惧一定远逊于对儿子病无所依、老无所靠的担心。让李志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也算是了却老人的一个心愿,可以让老人在另一个世界安心了。
这是李志的第4次住院治疗,也是最后一次,因为他的余生可以肯定将在我们医院度过。我们没有能力使他的病痊愈,但是完全可以照顾好他的生活,让他衣食无虞。这不光是源于一所优抚医院的责任,还来自于对一位母亲的承诺。(山东 赵 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