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多数临床医生处理癌痛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口服药物原则”的要求。在遵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的基础上,合理用药,坚持个体化治疗,对于大多数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尤为重要。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大多数癌痛能缓解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2年组织专家研讨癌症疼痛治疗问题,达成共识:合理应用现有知识和药物可以缓解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药物止痛治疗是缓解癌痛的基本疗法,也是许多晚期癌痛患者唯一可能耐受和获益的疗法;推荐三阶梯止痛疗法。并于1986年正式推出癌症三阶梯止痛疗法。
卫生部于1990年开始推行WHO癌症三阶梯止痛疗法,2011年颁布《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旨在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正确认识和评估癌痛
认识癌痛 癌症疼痛大多为慢性疼痛。其病因包括:肿瘤因素、抗肿瘤治疗因素、非肿瘤因素。根据发病机制疼痛可分两大类:伤害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表现为定位明确的钝痛、锐痛、压迫性疼痛。内脏痛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刺激性疼痛和绞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因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的疼痛。疼痛性质常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麻木痛、麻刺痛、坠胀痛、自发性疼痛、痛觉超敏、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
提醒:慢性癌痛的复杂发病机制提示难治性癌痛需要个体化综合治疗。
评估癌痛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也往往是肿瘤复杂病情的表现之一。准确评估疼痛是合理有效止痛的前提。欲准确评估疼痛及其严重程度,需要患者配合。癌症疼痛评估应该强调:常规、量化、全面、动态。常规评估是指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医护人员常规评估疼痛病情。量化评估是指数字量化评估疼痛程度。数字分级法(NRS)是疼痛程度0~10数字评估量表,用0表示不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根据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与其对应的疼痛程度数字分别为: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全面评估是指全面评估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动态评估是指持续动态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病情变化。
提醒:医护人员要相信患者关于疼痛的叙述,鼓励患者说出疼痛并参与疼痛的量化评估。
用药止痛首选口服
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持续有效缓解疼痛;限制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癌症疼痛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例如抗癌治疗),止痛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有计划地综合应用有效止痛治疗手段。
药物止痛治疗应遵循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首选口服途径给药,也可考虑透皮等无创给药途径,应最大限度地使患者感觉舒适方便;二是按阶梯用药,轻度疼痛选择非甾体类止痛药,中度疼痛首选弱阿片类药,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三是按时用药;四是个体化给药;五是注意具体细节。
镇痛药及辅助药物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疼痛程度及具体病情。
非甾体类止痛药 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可用于缓解轻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长期用药应注意消化道溃疡、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注意限制量:布洛芬3200mg/d,对乙酰氨基酚4000mg/d ,塞来昔布400mg/d。非阿片类止痛药用量达一定剂量水平时,增量不增加止痛效果,但会明显增加毒性反应。
阿片类止痛药 又称麻醉性镇痛药,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对于初次用阿片类药的患者,推荐阿片类短效药物(吗啡即释片)。对疼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考虑阿片类药物控释剂(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羟考酮控释片)作为背景给药,在此基础上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当阿片类药物可理想缓解癌痛,而且24小时用药剂量达稳态时,应该考虑更换为长效阿片类药,以方便控制慢性疼痛。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剂量不足时,或发生暴发性疼痛时,即给予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解救治疗及剂量滴定。解救剂量为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10%~20%。每日短效阿片解救用药超过3次时,应考虑将前24小时解救用药换算成长效阿片类药按时给药。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预防和处理阿片类止痛药的不良反应,是止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初用阿片类药的数天内,最好同时给予胃复安等止吐药预防恶心呕吐。便秘一般会持续发生于阿片类药止痛治疗全过程,多数患者需要使用缓泻剂防治便秘。对于过度镇静、精神异常症状等不良反应,需要考虑减少用药剂量。
辅助用药 神经病理性疼痛、骨痛、内脏痛常需要联合辅助用药。辅助用药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皮质激素、NMDA受体拮抗剂和局部麻醉药。惊厥类辅助药物(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用于神经损伤所致的撕裂痛、放电样疼痛及烧灼痛。三环类抗抑郁辅助药物(如阿米替林、多虑平)用于中枢性或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麻木样痛、灼痛。辅助用药虽然可增加止痛疗效,但不能取代必要的镇痛药。其用药剂量需个体化调整。
用于癌痛治疗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认知-行为训练、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神经干预性治疗(包括神经阻滞、神经松解术、射频消融术等)、针灸等。按摩、理疗等物理治疗方法,以及催眠疗法、放松训练等认知-行为训练与止痛药物联用,可增加止痛治疗的效果。对于难治性疼痛,有必要请疼痛科、麻醉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骨科、理疗、心理精神科专科会诊。
提醒:癌症疼痛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阿片类止痛药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医护人员需遵守癌痛治疗基本原则,合理选择止痛药,熟练掌握阿片类止痛药个体化剂量调整、神经病理性疼痛联合用药、止痛药不良反应防治等技能。
链 接
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的疼痛管理之微笑行动全国启动会日前在京举行。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成为全国肿瘤疼痛治疗中心首批试点医院。
试点医院将专注于癌痛、慢性疼痛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医师实践交流,倡导国内具备条件的医院建立疼痛治疗研究中心,开展疼痛学的研究等,并通过系列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诊疗示教、疾病调研、学术研讨会议等形式影响临床医师,规范疼痛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