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医生的认识里,疼痛只是一种症状,在诊断和治疗时没有必要给予太多的关注。但事实上,患者的疼痛会直接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不久前,在辉瑞中国主办的国际JCI与疼痛管理高层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带来的疼痛管理经验让同行感受到,积极的镇痛治疗不仅能让患者更好地度过围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而且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有利于患者进一步治疗和康复。
不要担心镇痛掩盖病情
JCI(国际医疗机构认证联合会)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的国际性分支机构,用于对美国之外的医疗机构的认证。JCI标准是全球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JCI在2000年制订了疼痛管理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正确评估和管理。
JCI亚太区总裁Paul Chang说,很多医生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一个部分,无需特殊处置;还有医生担心对疼痛的治疗会产生副作用,如药物依赖等。要教育医生,让他们懂得疼痛并不只是疾病的一部分,还能给机体带来更进一步的损伤,会给治疗带来负面影响。医生接诊患者后要尽快对其疼痛症状进行评估,并积极开始镇痛治疗。在新加坡,医生的口袋中有一把简便易行的疼痛管理尺,尺子的一面是疼痛的评分方法,另一面是镇痛的处理方法。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是国内少数通过JCI评审的医院之一。该院医务处处长、骨科教授马昕说,医务人员对有关疼痛的问题有很多误解。很多人低估了病人对疼痛治疗的需求,不了解如何对疼痛评估;还有不少人担心镇痛治疗会掩盖其他症状。其实,并非要求医生在接诊第一时间就给病人镇痛,而是让医生在判断病情的同时对疼痛进行评估,相关的检查尽量一次性完成,并尽量缩短检查、诊断时间。
镇痛强调多模式和个体化
疼痛管理的两大重要内涵是疼痛评估和镇痛治疗。华山医院的经验是,医生与护士协作对病人进行评估;医生要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病人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疼痛评估的结果及疼痛治疗的措施都要记录在病史中,并不断收集数据以监测疼痛管理的有效性。在镇痛方案的选择上提倡多模式镇痛、及早开始镇痛和个体化镇痛等,从按需给药变为按时给药。
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已建立无痛病房。该科副主任医师公茂琪说,创伤科患者以新鲜骨折为主,而且大多为中重度疼痛,迫切需要完善的镇痛方案解除患者的痛苦。另外,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尽早活动有利于功能的恢复,以及骨折愈合,但运动痛较之静息痛更严重,更需要良好镇痛。他们采取了多模式镇痛方案,包括术前基本复位及固定、臂丛神经阻滞(置管)、硬膜外置管、静脉镇痛泵和使用镇痛药物。其中镇痛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两大类。非甾体抗炎药中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抑制外周COX-2表达,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从而发挥镇痛抗炎作用;同时可以抑制中枢COX-2的表达,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抑制痛觉超敏,发挥双重镇痛作用。镇痛效果不佳时要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
香港大学麻醉系主任Irwin说,围手术期镇痛要强调超前镇痛,在外科手术开始前全身或局部使用止痛药,产生的效果可超出药代动力学作用的时间范畴,还可预防因传入冲动异常处理而放大术后疼痛。超前镇痛能加强止痛效果,延长止痛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