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科技管理亟待去行政化

2018-12-13 18:41:31浏览:20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毋庸置疑,现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研环境最好的时期。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对各类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直线上升趋势。
毋庸置疑,现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研环境最好的时期。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对各类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直线上升趋势。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经费2009年度为70亿元,2010年度为96亿元,2011年将达到120亿元。还有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科学研究经费、各类科研经费的投入等。

  但是,国家的巨额科研经费投入效果却差强人意。多年来,许多有识之士一再指出我国各级科研管理机构的弊端,以及在科研课题立项、科研经费分配、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评审等一系列环节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尽快解决,必将影响和阻碍科技创新及发展。特别是在最近的5~10年,处于国际力量重组变换的关键历史时期,解决科研发展问题乃关系国家未来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经费分配的主要问题是:“科技管理行政化,科技活动利益化。”课题立项中存在较严重的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易现象,科研管理机构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权力过大,他们对科技立项有实质性决定权。根据《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项目咨询组对中科院院士、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和普通科研人员的调查显示,我们的科研管理体制缺乏真正的学术评价,专家评审机制流于形式,从而出现了一系列伪科学怪现象:托人情、找关系、变相送礼,许多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用来搞公关,反而没有足够时间搞研究。现在流行的做法是,学术会议成为变相公关活动,提前做好评审专家工作,或者事后延期回报评审专家。很多人因为太忙,根本没有时间静下来深入课题研究。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化”、“利益化”、“关系化”的科研基金分配方式,使个别管理人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主导了课题申请指南制定和科研经费评审的全过程,严重扭曲了科技界、学术界的道德规范,误导科研人员,压制创新。国人心中都明白,要想获得重大项目,与其努力做好研究,倒不如与科研管理机构官员和其赏识的专家搞关系。

  积重难返!我国科技管理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科技发展最大的问题。要根治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痼疾,必须从改革科研管理和经费分配体制的源头入手。现建议:

  1.建议国务院委托中国科学院、社科院等成立专门小组,全面调研我国科研体制,特别是科研经费分配机制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世界各国管理科研的先进经验和管理体系,经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广泛征求意见,出台针对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弊端的改革方案,建立科学的科研管理体制。

  2.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根据科研项目的不同类型,实行多元化管理体制,建立科研经费的评审、资金管理、结果监管分离制约的三角体制。对一般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和科研经费分配监管,逐步做到“去行政化”,建立科学客观的同行评审制度。对一般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科研管理,将评审制改为成果奖励制,根据成果申请奖金。

  3.建设公平透明的国家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同密级的科研项目,同行能够相互了解获得国家资助的科研项目的情况,发挥群众监督的民主管理作用。

  4.加强科技人员学术道德教育,加强学术和科研的制度化管理,研究和起草有关科研管理的相关法律文件,逐步建立健全我国科研管理的法制体系。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教授,上文是葛教授参加全国政协会提出的诸多提案之一。)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新桥医院专家走进绥阳、汇川传播健康

上一篇:

身高不同 血压有别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