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实现全域网络化无偿献血的格局

2018-12-13 18:42:12浏览:97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大连市地处辽宁最南端,城乡人口600万。大连市血液中心担负着采供血、科研、教学和培训工作。现有职工161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2
大连市地处辽宁最南端,城乡人口600万。大连市血液中心担负着采供血、科研、教学和培训工作。现有职工161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27人、中级职称以上89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5.63%。

  大连市2006年彻底取消计划指标献血,结束了长达23年的计划指标献血的历史,全市实现了医疗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的目标。中国输血协会献血促进工作委员会、大连市输血研究所、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大连器官移植配型中心、大连医科大学输血教研室等单位挂靠在血液中心。中心围绕“一个核心、两个服务、三个安全、四支队伍”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一法两规”,扎实有效地开展献血工作,做到了献血淡季不淡,没有出现“血荒”,有效地保证了全市城乡临床用血需求。

  建造献血屋

  实现城乡网络管理  

  在大连,最能体现服务于无偿献血者,提供贴身关怀的做法便是大连市献血屋的建设。大连市哪里繁华,献血屋就建在哪里,为城乡公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献血环境。目前,大连市城乡已经成功建造了10个献血屋,实现了全市城乡每个区、市1个献血屋的合理布局,标志着大连市城乡无偿献血网络化管理基本形成。

  献血屋都是建在商业繁华、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寸土寸金之地。一些商家由于迷信和利益等原因,千方百计阻碍献血屋的建造。在各区、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历时3年,经过近百次的沟通和请示,克服重重困难,妥善解决了每一个献血屋周围的商家和百姓利益等棘手问题。献血屋的成功建成有效地解决了献血车冬冷夏热的问题,解决了宽带和上下水的问题,为大连市城乡公民献血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县级血站取消后,献血屋的及时建造,解决了当地居民无偿献血的难题。2010年长海、庄河、金州的街头献血增长率高达20%。这与当地献血屋方便献血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大连的献血屋数量和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每天接纳300多人次的无偿献血者。一处处献血屋也成为滨城一道道亮丽的景观,更彰显了大连城市的文明和进步。

  开展特色宣传活动

  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同媒体合作,大张旗鼓开展宣传。中心在平面媒体开辟献血专版,先后在全市范围内连续6年开展“献血之星”评选活动,每次用彩色整版刊登。“献血之星”已经成为大连的无偿献血品牌,是固定献血者追赶的目标;举办有奖征文、专家访谈、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国征集“大连献血”徽标。中心还利用广播、电视制作系列节目,如在法制频道播放“法制情景剧”、在《健康动起来》栏目做“献血访谈”。

  策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中心开展“情人节”、 “圣诞节”献血活动,在世界献血者日举办“大连市万名无偿献血者健康徒步”活动;成功举办“筑起爱的长城,奏响生命之歌”无偿献血演讲比赛、“用爱心播撒温暖,用真情感动人间”大学生主题辩论赛及“迎中秋、庆国庆、筑和谐”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每次活动都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有时进行电视转播,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重视平时的献血报道,挖掘典型以点带面。中心每年发表在全国、省、市各类媒体有200多篇文章;自编《红十字与献血报》发给固定献血者;通过发现并报道先进人物,用榜样的力量,有效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如奥运火炬手、“献血之星”谢绥坚持18年无偿献血,在60岁时带领儿子献血的消息,先后在中国之声、辽宁卫视等媒体中报道,并被中国新闻网、网易等706个网站转发。

  在献血宣传中,中心时刻注意舆论的正确引导,把握宣传导向。尽量回避“血液告急”等字样;避免“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等敏感话题被炒作;避免血站成为舆论焦点。中心在新闻单位建立人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对维护和塑造血站良好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多种角度、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不断进行献血宣传,大连市的献血光荣氛围基本形成。

  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到来,临床用血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而气候冷热异常,季节性疾病等问题的出现,使献血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是血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心利用无偿献血者俱乐部这个平台,完善长效机制,发展固定献血者。通过信息档案,短信平台,发送生日、节日祝福,邮寄贺卡、台历、《红十字与献血报》等与献血者保持密切的联系。

  其次,培养大学生做献血主力军。实践证明,大学生是献血的理想群体。中心到高校宣传、培养潜在的固定献血者。每当出现偏型等情况,便把献血车开进高校,就会满载而归。

  每当在地震等突发事件中,大量爱心人士积极报名要求献血,中心抓住时机,将这部分人员转化成固定献血者。在淡季缺血、血液偏型时实行预约献血,效果显著。

  中心已经建立起了一支2.3万人的固定献血者队伍,每当急需时,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会在最短的时间赶来献血救人。固定献血者队伍已经成为了大连的爱心流动血库。

  组建志愿服务队

  为献血者服务  

  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队是大连市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鲜艳的红马甲活跃在各个献血点。他们既是献血者,又是服务者。他们利用切身的体验为献血者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市精神文明办举办的“2011年大连市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中,大连市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队出现在文明感动大连的颁奖晚会上。服务队的330名队员,献血服务47000多个小时。他们当中有148人达到国家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星级队员标准,有158人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队员荣获大连市“献血之星”荣誉称号。这是一支高文明、高素质、高文化的优秀队伍,对大连市无偿献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设立区域性中心储血室

  形成供血安全网络  

  输血安全是输血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县市区血站取消后,中心下大力气组建了中心储血室,基本实现了城乡供血网络管理。在全市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一法两规的情况下,进行了(ISO/IEC17025:2005)实验室准入认可,使采供血管理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和法规化。2010年,中心压缩了各种开支,争取到市财政的支持,开展了血液质量的核酸检测。从此,大连市的血液质量检测从蛋白质检测的水平进入到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水平,缩短了窗口期,减少了输血传播病毒的风险,进一步保障了临床输血的安全。

  中心还在11个献血点和用血医疗单位进行了网络建设,达到了信息共享,可及时掌握区域内的献血、用血动态。在市卫生局领导下,每年都对全市用血单位和6个县区中心储血室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血。

  以繁华商业区的无偿献血屋为载体,以特色宣传招募活动为基础,以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队为纽带,以先进检测技术为保证,大连市正在形成全域化、网络化无偿献血新格局。

  大连市的献血工作先后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血液中心于2010年荣获大连市“十佳学习型单位”的光荣称号和“大连五一奖状”,全市卫生系统仅血液中心获此荣誉;多次荣获“辽宁省先进血站”、“省文明单位”、“辽宁省行风建设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在这些荣誉和成绩中,凝聚了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大连市的无偿献血工作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解决城乡献血与用血倒挂,提高农民献血意识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中心将逐步建立高效率的献血招募预约机制,细化并完善献血后跟进服务,深入开展献血宣传,逐步实现“临床供血主要来自固定献血者预约或定期献血”的目标。

  现在,大连市血液中心满怀信心地迎来了“十二五”开局之年。输血事业的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献血后如何止血

  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针眼处及上方5分钟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为屈肘会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血管的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淤血;也不要捻动棉球,那样会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解放军第261医院初创纪事

上一篇:

人参皂苷-Rd研究获突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