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莎莎
江苏凤城,一个美丽宁静的小镇,走出了一位将军科学家,他就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汪海。
1981年,汪海走进了第一军医大学,随后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之后,他开始了特种武器杀伤机制、特殊环境因素损伤机制与防治技术和心血管创新药物的研究。
走进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明亮的会议室,满墙的获奖证书见证了汪海带领他的团队在科学的殿堂上攀登的一座又一座高峰。
自从诺贝尔奖获得者Katz等人半个世纪前提出骨骼肌N受体失敏态的理论模式,传统的学术观点据此一直认为失敏态N受体处于一种无功能状态,束缚了人们对有机磷毒物中毒机制的全面认识。
汪海等常年坚持不懈地向传统发出质疑与挑战,历经20多年的不断探索,终于揭示了失敏态神经元N受体不同于失敏态骨骼肌N受体,并具有重要的不同于生理状态下的特殊功能,发现了它在胆碱酯酶抑制剂介导的毒理学效应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在该研究发现的指导下拓展了抗毒剂作用的分子靶标,发现了胆碱M和N受体双靶向的新型拮抗剂,对神经毒三大致死原因中至今唯一尚无特效救治技术的循环衰竭具有特效、强效和速效救治作用。
该系列研究获得了2005年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同时汪海所率领的团队也荣获了集体二等功。
面对荣誉,汪海说:“没有团队就没有这些成绩的取得。”胆碱受体研究方向持续研究了25年,钾通道研究方向持续研究了19年,环境因素健康危害分子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方向持续研究了15年,汪海带领的科研团队就像一列高速运行的列车,始终沿着科技前沿的轨道飞驰。而在荣誉面前,他总是把年轻人推向前,自己默默地为他们的成长感到高兴。
汪海说:“没有哪个成绩的取得是不经历困难与艰苦的,科研就是充满了艰辛与困难。”20世纪80年代,科研条件相对较差,没有国外先进的设备,就是在这样较为艰苦的条件下,汪海带领他的团队较早地将膜片钳技术引入胆碱受体研究,最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我国高原上久居人群肺动脉高压发病率高,但目前高原肺动脉高压尚无理想的药物治疗,极易发生高原心脏病。汪海经过19年的不断探索,历经数千次的筛选,最终发现埃他卡林具有选择性抗肺动脉高压作用,适用于高原肺动脉高压和高原心脏病的防治。埃他卡林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在技术上具备了先进的新一代高血压药物的特征,代表高血压药物的发展方向,打破了高血压药物长期依靠国外技术的神话。
在神经元N受体及其失敏态的药理毒理和病理生理学特征的系列研究中,汪海勇于创新,经过大量的实验最终发现失敏态N受体通过变构调节M受体,易化胆碱能突触M样效应,并进一步发现乙酰胆碱以外的递质受体的功能变化,突破了半个世纪的传统观点,不盲从于国外知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药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主编、全军军事作业与环境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军事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卫生监测中心主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国家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面对这些头衔与荣誉,汪海总是报以淡淡的微笑,他说:“今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整个团队共同艰苦奋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