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奏响姓军为兵的时代强音

2018-12-13 18:44:45浏览:21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孙进军   日前,总参总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再次被总部表彰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这已是该院第二次获此殊荣。  
孙进军

  日前,总参总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再次被总部表彰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这已是该院第二次获此殊荣。

  2009年6月,医院由总后转隶到总参。面对新的职能任务,院党委牢记“姓军为兵”宗旨,在保障好原有体系部队的同时,着眼总参部队官兵和老干部的医疗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层次、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内涵,为兵服务满意率大幅攀升。

  院长刘希华说:“作为军队医院和总参总医院,要做到身在市场、心系战场,带头服务部队、保障打赢,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奏响姓军为兵的时代强音!”


  开辟服务官兵的 

  “绿色通道”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强势发展,门诊量日益攀升,每天都有数千名军地患者前来就诊,日接诊量最高可达5000余人次。针对总参基层部队高度分散、来院看病不便的实际,院党委向体系部队做出了“军人住院零待床、检查用药零审批、规定范围内的项目零收费”的承诺,专门为军队患者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官兵随到随住随治。

  据医务部副主任徐燕杰介绍,为方便患者就医,在军人门诊设置规范的导医、挂号和咨询服务,将原来看病挂号、分诊、开药、划价、取药5个步骤缩减为2个步骤,大大缩短了就医流程;在军人门诊增设专家门诊,要求主治医师以上的专家轮流出诊;规定无论收治任务多重,军人病区始终预留一定床位,保障部队伤病员使用;对军队疑难重症伤病员的抢救、会诊、手术、病案讨论等,实行科室、机关和院领导三级到场,有效确保医疗安全;军队患者免费的用药种类,由700种增加为1183种,部分价格较昂贵的进口药品亦可免费使用;在重症军人患者中推行“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服务模式”,责任护士全程参与患者的诊断、手术等全过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服务。

  “为部队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盯住弱点,多措并举,常抓不懈,真正做到让基层官兵满意、上级机关满意!”刘希华院长经常在全院大会上强调这一理念。

  针对为部队服务中的薄弱环节,院党委从健全规章制度入手,把医护质量、服务态度、医德医风和医疗投诉等纳入《为兵服务考评办法》,作为院领导、机关和科室查房内容,与绩效考评和年底评先评优挂钩。同时,规范了院常委和三级以上专家医疗保健巡诊、定期看望、保健办查房、医疗情况每周报告等相关制度,有效确保了“绿色通道”的畅通。

  筑起坚不可摧的

  “生命屏障”

  随着医院的发展,320动态容积CT、肿瘤放疗直线加速器、血管造影机、心磁图仪、伽马刀和氩氦刀等一大批高精尖设备被引进医院,自研开发出“耐多药结核病介入治疗技术”、“手辅助腹腔镜活体肾摘除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RH型阴性骨髓移植术”、“胃肠道肿瘤置泵技术”等50余项国内外领先技术。这些先进设备和顶尖技术,不断为军队伤病员带来福音。

  医院转隶总参两年多来,每年上半年拿出3至4个月时间,为总参万余名在职干部和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免费健康体检,每人检查项目高达百余项,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参检人员的广泛赞誉。据统计,医院每年都要从家底费中拿出7000余万元用于部队官兵的医药补贴。

  用忠诚守护生命,用爱心呵护健康。去年9月,总参某部73岁的离休干部陈老住进医院,经诊断为肺纤维化、慢性终末期呼吸功能衰竭,需立即实施肺移植手术。因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功率较低,医院专门成立了由院长刘希华、时任政委高小燕为组长的救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石炳毅、心外科主任张向华等25个科室、30余名专家组成的医疗专家组,还在全院范围内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职护理组。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刘院长先后组织专家们进行12次大会诊,制定了科学的手术治疗方案,成功为患者实施了肺移植手术,总参首长给予高度评价。

  两年前,22岁的某部战士张雪成被诊断为尿毒症,生命危在旦夕。部队抱着一丝希望把他送进该院器官移植中心。刘希华院长得知后,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挽救战士生命。经泌尿二科主任钱叶勇等专家多次会诊,成功为张雪成实施了肾移植手术。

  紧贴总参基层部队医疗保障特点和规律,围绕服务部队战斗力开展科研攻关,逐渐成为医院为兵服务的重中之重。医院以卫勤指挥中心为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网络医学服务系统,通过远程会诊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全军器官移植中心等55个专业学科的近百名专家,成为基层官兵的健康卫士。神经外科副主任赵亚群,针对官兵在演习、处突和训练中颅骨损伤、定形修补困难这一实际,刻苦研发了颅骨成形术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采用这一技术为患者实施颅骨修补术后,不仅看上去美观,还大大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率。

  总参某工程兵部队长年在坑道内作业,因施工环境阴暗潮湿,导致许多官兵患上不同类型的皮肤病,涂抹多种药膏都不见效。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郭青云深入坑道调查研究,加班加点翻阅大量医学资料,利用回老家探亲期间拜访当地老壮医、老苗医,研制出一种治疗这类皮肤病的新药,为官兵减轻了痛苦,这一研究还获得国家专利。

  拓展为兵服务的

  “第二战场” 

  为兵服务永无止境。据医院政治部主任胡建国介绍,医院不仅最大限度地改善军队伤病员的就医条件,努力提高诊治水平,而且还主动派出专家深入边疆、基层、一线,开展巡诊服务、健康教育和技术帮带,并与基层卫生机构建立双向代职机制,为边远艰苦地区部队送健康、送技术。

  转隶总参后, 为适应新的使命任务,医院确立了以基层部队官兵和老干部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以军事训练任务重、发病率高的部队和地理位置偏僻的单位为重点方向。院长刘希华、副院长贾立新、原副院长李贵堂等院领导先后带队,对总参14个干休所进行了走访调研,征求意见,了解需求,制订服务计划,发放携带方便的健康小药盒;先后组织20余批次有临床经验的专家,赴北极寺、塔院干休所和昌平干休所,为老干部提供医疗服务;在国防大学、防化学院和一些基层部队多次举办夏、冬两季防病保健知识讲座,听课总人数达数千人,成为深受部队官兵和老干部欢迎的“流动医院”。

  兰州军区空军许多基层连队地处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医疗基础条件较差。5年前,医院主动与兰空机关医院结成帮扶对子,先后派出35名专家前去技术帮带,深入基层部队送医送药。今年7月底,副院长卜海兵带领由内分泌科副主任张妍、中医骨伤科博士邢庆昌等组成的专家医疗队,又一次来到兰空基层部队。当听说中川县海拔2000多米的雷达站地处偏远、缺医少药时,专家们驱车2个多小时,来到每天下午三点必刮大风、百姓流传“中川风,三点钟”的驻地,为全体官兵一一查体,对15名患病的官兵及家属现场诊治。之后,专家们又风尘仆仆来到空军某综合仓库、某军需仓库等偏远部队进行巡诊。

  根据部队需求,医院每年开展“中医中药军营行”活动,组织中医药专家走进基层部队,为在工程兵坑道作业、电子对抗等特殊环境条件下工作以及执行高强度训练、演习、拉练、抢险任务的官兵提供医疗服务。在某训练大队巡诊时,中医骨伤科主任黄振俊将针灸、推拿和中药熏蒸相结合,让广大驾驶员摆脱了严重的颈椎病和腰肌劳损的折磨。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担负着25万名官兵的结核病防治任务,结核防治队每年深入部队、院校4个多月,为官兵接种卡介苗,实施结核病发现与管理,开展结核病预防宣传,使驻京部队结核病患病率降至全国最低标准。

  作为全军重点建设的机动卫勤力量,医院还承担着全军“十一五”野战外科2项重点课题。为此,院党委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和军事斗争准备,新建“三室一库”2000平方米,抽组100张床位的野战医疗所,贴近实战制定了《卫勤保障预案》、《战备训练计划》等,多次将医疗队拉到总参某训练基地、北京军区某通信团等进行野外训练,完成了野战医疗所的集结、装载、机动、展开、分类、救治、撤收等全部训练科目,全面提升了医疗队战时保障能力和救治水平。去年玉树地震发生后,接到总部命令3小时后,61名队员就在院长刘希华的率领下,紧急集结出征、驰援玉树,成为第一支进入玉树重灾区的驻京医疗队。因表现出色,医疗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院长刘希华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并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解放军总医院救治脑瘫后遗症孤儿

上一篇:

患者术后两年生存率逾三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