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急急忙忙把病房的事情处理完,赶紧往门诊赶。一看,楼道里已经挤满了人。我感觉今天又将是一个忙碌的日子。我出门诊时间是每周一,经常是人最多的一个上午。许多病人都是从外地赶来的,其中还有一部分病人是夜里就来排队的。
每次我轻轻拨开诊室门口的人群走进诊室的时候,都会听到有病人轻声说:“看,就是他!这个是主任。”一些熟悉的老病人还会主动和我打招呼。进了诊室,我打开电脑,看到今天的门诊有40多位病人。一起看门诊的小王大夫告诉我,一会儿病人还会增加的。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从外地来的病人操着各种口音,有时候很难听懂他们的话。小王大夫通过电子呼叫器,招呼每一位病人按先后次序进入诊室。小王是一名博士,干活非常利落。
“你来干什么?你妈妈不是已经住院了吗?有什么事到病房说好吗?顾大夫现在要看这么多病人,你就别来添乱了。”小王大夫在对一个年轻人说话。我抬头看了看,年轻人20多岁的样子,一脸真诚地站在诊室门口。他要进来。我的诊室不大,加上两位病人已经非常拥挤了。
“王大夫,我挂号了!”年轻人拿着一个号,对王大夫说。
“那好吧,你进来吧。”小王大夫见这小伙子挂了号,没有办法,只好让他进来。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因为一些病人家属在陪床的过程中也害怕自己生病,就趁陪床间隙顺便来检查一下。
“顾主任,我妈妈是您的病人,她已经住院了。”小伙子说。
“他妈妈是14床的病人,我们已经收了。”小王大夫补充说。
我抬头看了看他,问:“你哪里不舒服?”
“不是,主任,我挂这个号就是想和您说句话。您平时太忙了,我没有时间和您说话。”
“哎呀,你还嫌这儿不忙吧?”旁边的护士白了他一眼。
“让他说吧。”我看着小伙子说道。
“顾主任,我知道您很忙,但我只有通过这个方式才能和您说几句话。我就几句话。”
这小伙子还是个孩子,他说话时眼里充满渴望。“你说吧。”
“住院的是我妈妈,她在我们老家那边查出结肠癌,我们一家都乱了。我妈妈把我养大,送我上学,毕业后我到了部队。工作后,我刚想把我妈妈接到北京来享享福,我妈妈就得病了!”孩子说到这,眼里含满了泪水。“我妈妈不容易,以前我家里非常困难。顾主任,您一定给我妈妈做手术,好吗?”
“好的,我一定尽力!”我说。
孩子的眼泪在眼眶里转。听到我的话,他放心了。
“顾主任,您忙吧,我不打扰您了。”小伙子低着头快步离开了诊室。
“多好的孩子,真有孝心!”正在候诊的一位大妈念叨着。
望着小伙子的背影,一直忙碌的我突然觉得有些内疚。面对那么多需要帮助的病人,我们一直在埋头工作。我们和病人沟通的时间太少了!
“大夫,我是15号……”下一位病人来了。我不得不投入到下一位病人的诊疗中……
(作者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