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疫苗 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为了干预HBV感染,如今许多专家学者把目光投向了治疗性疫苗,以期对HBV感染者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1995年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疫苗只能预防疾病用。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了疫苗的新用途,即可以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从此,疫苗兼有了预防与治疗双重作用,治疗性乙肝疫苗属于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分为基因工程蛋白疫苗、DNA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等。尽管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只有4种,但还有数个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正在研究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肝衰竭 分期分型更具操作性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但迄今尚无一致意见。中华医学会2006年发布的《肝衰竭诊疗指南》,根据肝衰竭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以及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分型、分期方法,不仅符合临床实际,也便于临床医生增强预见性和可操作性。由此,我国沿用多年的急性、亚急性与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分类,在《肝衰竭诊疗指南》中得到了调整。
我国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研究人工肝技术来治疗重型肝炎,经过十余年的攻关和创新研究,使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大幅下降。尽管肝脏移植是晚期肝衰竭患者的根本出路,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同样为晚期肝衰竭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治疗选择,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尚待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肝纤维化 无创诊断期待突破
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方法始终是研究的热点,大致包括血清学标志物组合和图像技术。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标志物已成为临床实践的“主流”。评估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有十几种之多,但没有哪一个是肯定优于其他的组合,也不能对相近级别的肝纤维化进行分级,约50%的评估可能仍须通过肝活检对肝纤维化进行准确分级。
图像技术中Fibroscan弹性扫描技术是测定肝组织弹性和平均肝脏僵硬度的新方法。它具有重复性好、容易接受、可以检测较大范围肝组织的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联合活检、血清学检查和弹性扫描可能是肝纤维化的理想检测和分期方法。分子图像技术是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他高通量技术,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糖组学和代谢组学也代表着未来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