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上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比例大约为40%。在欧美国家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溶栓与直接介入治疗的比例大体相当。然而国内对溶栓治疗不够重视,治疗也不规范:急性心梗患者中接受溶栓治疗的仅占10%,介入治疗接近50%,仍有超过30%的患者没有再灌注治疗。
溶栓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溶酶,把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分解成可溶性产物,使血栓溶解,冠状动脉再通。第一代有尿激酶与链激酶,其特点为不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影响全身纤溶系统,可产生过敏反应,不能重复使用。第二代以rt-PA为代表,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对全身纤溶系统影响小,开通率提高,但半衰期短,必须持续静脉给药,用药步骤略复杂。第三代rPA则具有很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半衰期较长,可静脉推注给药,适用于早期开通闭塞血管,其溶栓疗效与rt-PA相当。
目前溶栓治疗仍具有重要地位,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接受直接介入,理想再灌注治疗时间被延迟的患者而言,溶栓治疗仍然是较好的选择。尽管目前大型医院介入治疗比例较高,但也要考虑治疗的效价比,切勿过度医疗。而对于没有经济条件或者技术、设备等没有达到导管室基本要求的基层医院,进行规范的溶栓治疗更是刻不容缓。之后根据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及时转运到具有PCI条件的医疗机构,才是对患者负责。
(吴 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