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锦簇,掌声如潮。8月26日上午10时,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武警总医院副院长、护理部主任张利岩走上领奖台,接受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并代表我国8名获此奖项的白衣天使发言,成为武警部队自组建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张利岩,这位英姿飒爽的大校警官,有着一颗坚毅而自信、果敢而又充满仁爱的心。走近她,才知道,37年的护理生涯,已将张利岩从一名普通的护士锻造成了奉献大爱的“提灯女神”,救援战场上钢铁般的“首席医疗官”。
视生命尊严高于一切
2006年5月,黑河发生森林大火,35位年轻战士在扑火中大面积烧伤。得到消息后,张利岩心急如焚,连夜从全院协调最好的专护病房、选派最好的护士,确保这些受伤战士空运转到医院后,能享受最好的医疗环境和护理。
三分救治,七分护理。每天,张利岩都亲自和护士一起细致周到地照顾患者,为每个病房购买收音机和当天的报纸,遇有战士生日,还特意买来蛋糕和鲜花在病房里组织大家一起过生日,无微不至的关心赢得了大家的高度信任和赞誉。患者们说,张利岩为他们撑起的是爱的天空。在他们眼中,张利岩就是抚平患者身体和心理双重创伤的“提灯女神”。
如果说张利岩用无限的深情感动着官兵,那么她倾注的仁心大爱也时刻感动着无数的百姓。
一次,北京海淀区21名装修工人误食亚硝酸盐发生严重的群体性中毒。患者呼吸骤停,呕吐不停,病情十分危重,整个病房都弥漫着刺鼻的臭味。时任护理部主任的张利岩带领护士们像对待亲人一般,精心地照顾,一遍一遍地为患者催吐、擦拭、清洗,始终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使他们的生命尊严得到了无尚的尊重。
视救死扶伤先于一切
2010年7月下旬,历史罕见的水灾席卷巴基斯坦。中国政府决定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前往巴南部洪水重灾区,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8月26日,作为中国第一位跨国救援的女性首席医疗官,张利岩奉命率队第一时间奔赴巴基斯坦灾区,担负起了救助弱者的重任。
巴基斯坦洪灾后的病人数量超乎想象,危重病人比比皆是。面对一双双渴望得到救治的眼神,张利岩坚持有一分的力量,尽百分的努力。她说,只有对每位患者都付诸大爱,对每个生命都永不言弃,对每次护理都尽心尽力,才有可能创造无限的医学奇迹。
6岁的巴基斯坦女孩卡娃里左手有一巨大囊肿,如不及时手术治疗,甚至会面临截肢的危险。送到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时,正值中午高温。张利岩放下刚端起的饭碗,迅速召集专家组分析病情。果断确定了切开引流、清创缝合的手术步骤和方案,并亲自护理。
对生命永不放弃,对救治一丝不苟,是张利岩一直要求医疗队员做到的。在巴基斯坦当地,有这样一种风俗:穆斯林女患者是不找男医生看病的,而当地又缺少女医生,很多女性患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一次,一名面容憔悴的当地妇女在外科帐篷前徘徊。细心的张利岩意识到,这名灾民遇到了麻烦。经过耐心寻问,得知这名患者得了严重的妇科病。张利岩速迅召集几名女医生,为其进行会诊,并制定了周全的治疗计划。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随后,张利岩果断地抽调女医护人员开设了“女士门诊”,得到了当地女性患者的高度信任。
近年来,张利岩先后19次组队参加救援,赴阿尔及利亚、印尼、海地、巴基斯坦和四川、青海灾区,出色完成了医疗救援任务。
视护理事业重于一切
步入武警总医院,一群身穿红、蓝、绿三色礼服的姑娘们脸上挂着微笑,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这就是张利岩创建的国内首支“护士炫彩队”。这支经过航空礼仪标准培训的队伍,已经成为总医院“主动、微笑、感动”服务“窗口”和“品牌”,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和赞誉。
37年的护理生涯,张利岩感到,护理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需要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伟大事业。
她不断更新护理理念,潜心研究医疗服务和救援护理,坚定地捍卫和弘扬着不朽的南丁格尔精神。在无数次重大医疗行动中,张利岩把每次任务都当成一次锻炼提高的机会,把每次护理都当成研究护理技术的课堂。
“病人所需的,就是我要做的。”作为武警总医院10多年的护理工作的“领头雁”,她不断探索,潜心打造,以创新、务实、感召为目标,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以“感动服务”为内涵的护理理念,在军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她首创的“健康教育输液法”“自理能力行为训练”,将静脉输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不仅能得到悉心护理,还能学到出院后需要用到的自理技巧。
凭着对护理工作的不懈追求,张利岩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她先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21部,编写和录制的《护士基础礼仪规范》等4套实用教材和光盘,被50余家医院或院校作为护理考核规范教材。
辛勤耕耘,换得花繁叶茂。如今,张利岩担任着武警部队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中华护理杂志》《武警医学》等10余种学术刊物编委。她所带领的护理部先后2次被国家卫生部、全国妇联、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程莹 特约记者 姚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