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国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人数猛增,人们对“甲流”疫苗接种的关注和热情明显升高,并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请专家就医院患者信箱最近收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面对“甲流”的流行和疫苗的接种,许多人都在想:“甲流”疫苗要不要打?打了疫苗会不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我们可以用一些数字说明这个问题。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月3日披露的最新数据,中国内地已有超过四百万人接种了“甲流”疫苗,目前报告的不良反应有300多例。也就是说,“甲流”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到万分之一。而最近,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对甲型H1N1流感的详细分析报告。报告称,一般季节性流感的传染率只有十分之一,而“甲流”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能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传染率高达三分之一。这种病毒具有在世界范围内全面暴发的可能性。注射“甲流”疫苗后的保护率可达80%以上。因此,接种“甲流”疫苗的收益明显高于风险。
一问 疫苗是否影响药物的作用?
一些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担心,“甲流”疫苗会对自己所服的药物产生影响。目前的“甲流”疫苗接种主要是中小学人群,因此还没有监测到疫苗对一些治疗药物的影响。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以往的流感疫苗偶尔可与茶碱、华法林和苯妥英钠等药物发生相互影响,降低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使血中药物浓度升高,造成毒性反应。因此,新西兰医疗安全网引用近期《现代医生》中的文章,提醒广大医生要警惕那些接受抗癫痫药、茶碱类药和华法令药物治疗的病人在接种“甲流”疫苗时所表现出来的毒性反应。正在接受这些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接种“甲流”疫苗后的一个月内要注意监测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原有药物的治疗剂量。另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注射“甲流”疫苗可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最近有报道说,接种“甲流”疫苗之后两周内如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因此,一些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对此产生疑问。
药物是否会影响“甲流”疫苗的免疫效果,目前尚无确凿证据。因为担心一些抗病毒药物,尤其是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药物,可能会降低“甲流”疫苗的抗原性,使疫苗的免疫效果下降,所以专家提出接种“甲流”疫苗之后两周内如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但是,对于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来说,乙肝属于必须坚持治疗的疾病,一旦中断治疗,很可能出现乙肝病情的复发,或使肝病加重。还有可能因反复停药而导致病毒耐药。另外,流感病毒属于核糖核酸(RNA)病毒,乙肝病毒属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对流感病毒无作用。因此,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千万不要因为注射“甲流”疫苗而盲目停药,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对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乙肝患者,由于干扰素也有引起发热等反应的可能性,因此最好不要在干扰素治疗期间注射“甲流”疫苗,以免加重或增加不良反应。
二问 季节性流感疫苗与“甲流”疫苗接种应相隔多久?
有些孩子今年已经注射了季节性流感疫苗,现在学校又在注射“甲流”疫苗。因此一些家长问,季节性流感疫苗与“甲流”疫苗的接种应相隔多久?疫苗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时间一般至少2周,免疫反应的高峰常常在注射后的1个月左右。另外,我国目前还没有这两种疫苗同时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不知道两种疫苗接种是否会增加免疫效果,还是减低免疫效果,也不知道两者联合会不会有更多的不良反应。因此,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流”疫苗不宜同时接种,两种疫苗最好间隔一个月以上,以免疫苗接种间隔太近影响了免疫效果或带来身体不适。
三问 接种后出现红肿、皮疹是否正常?
“甲流”疫苗是把“甲流”病毒接种到最适合它生长的鸡胚(也就是民间说的毛鸡蛋)里,凭借着鸡蛋里的丰富营养,让病毒迅速生长繁殖。然后再把这些种在鸡蛋里的病毒提取出来,加入灭活剂,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这时的病毒已经失去了它们引起人体生病的能力,但仍然保留着病毒的抗原性(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能力)。然后再经过纯化、裂解等过程,制成可以用于人体的“甲流”疫苗。因此,在疫苗制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残留少量鸡蛋中的蛋白质,还有可能加入微量有利于疫苗质量稳定的佐剂硫柳汞。这些物质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或抗原,引起人体过敏反应或病理性免疫反应,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发生。
就算是疫苗的纯度很高,那灭活或裂解的病毒抗原本身也有可能引起机体发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因此,对鸡蛋和硫柳汞过敏的人,以往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的人,严重过敏体质者不宜接种“甲流”疫苗。另外,疫苗接种后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全身皮疹和发热等反应是很正常的,几天后就会自愈。从目前我国和其他各国“甲流”疫苗接种情况看,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
甲流 数字解读
80%
随着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大暴发,最近,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相关人士预测道:“随着第二次过冬,每天会出现10万名患者,直到全球人口的80%都感染后疫情才会结束。”
很多人认为,这意味着80%的人可能患上“甲流”。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80%都感染”是指感染率,而不是发病率。感染率包括了隐性感染者和“甲流”患者。而“甲流”的隐性感染率很高,另外还有许多仅有轻度咽部症状的轻症感染者。
“80%都感染后疫情才会结束”这句话是说,只有在80%的人都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包括隐性感染者)后,人群中的大部分人就会有对“甲流”较强的免疫力了。这时,“甲流”就像季节性流感一样只有少数人得病了,“甲流”的疫情才会结束。
1%~10%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大多数“甲流”患者病情较轻,只有1%~10%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在住院的病人中,有10%~25%的患者需要接受重症监护;病死率占住院患者的2%~9%,是总发病人数的0.4%~1.4%。
以往的季节性流感最容易感染的人群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小孩,但本次“甲流”的易感人群是中小学生和青壮年人。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在全球,“甲流”患者以青少年和青年成人为主。目前,我国“甲流”的发病人数也在快速攀升,而且90%以上的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学校,特别是中小学。
在这些易感人群中,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三类罹患重症或者致死病症的最高风险人群:孕妇,特别在妊娠晚期者;年龄在两岁以下的儿童;罹患慢性肺部疾病者,包括哮喘病。但是,重症病例的临床征象与发生季节性流感流行时的疾病模式存有显著差异,许多重症病例发生在以往健康的年轻人身上。这些以往健康的年轻人增加患重病风险的诱发因素现仍不得而知。重症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肺炎,这是因为新型H1N1流感病毒可直接导致重症肺炎。
尽管如此,“甲流”患者还是以轻症者为绝大多数。而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死率是10.34%,平均10人患病就有1人死亡。人感染禽流感更可怕,虽然它很难在人间传播,但其病死率高达60%以上,几乎3名患者就有2名死亡。我们也不能把这次甲型流感与9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流感大流行相比,那时的社会卫生环境和医疗条件以及人类的身体素质与现在有天壤之别,根本无法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