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血液中心:节后医护人员献血六千个单位 用血紧张缓解
医护人员发动患者亲友互助献血,是《献血法》提倡的一种招募形式非强制;
目前互助献血占广州供血量不超过一成;各大医院基本未因用血紧张影响手术。
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胡琼珍、孙健、张学元
据了解,春节过后广州血液库存量曾一度降至最低警戒线。一些大医院也发动手术需血量大的患者家属去献血,因为这种被称作“互助献血”的行为可为患者争取到优先的用血权,以保证手术能如期顺利进行。令人感动的是,在发动患者亲友互助献血的同时,节后广州20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也主动为患者“输血”。有来自偏远山区农村的急症患者手术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亲友献血,医护人员便为其互助献血。
有患者担心找不到亲友互助献血会否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此,广州血液中心有关负责人称,互助献血非强制,只是《献血法》提倡的一种招募形式,占广州供血量不超过一成,广州各大医院基本未因用血紧张影响手术。据不完全统计,节后医护人员献血多达6000个单位,带动患者亲友献血也接近4000个单位,对缓解广州的用血紧张起到很大的作用。
医护人员救了我一命
“没想到啊,我本来已经没指望了,是他们悄悄为我献血救了我一命。”2月28日下午,43岁的粤东贫困农民阿聪(化名)在珠江医院肛肠科如期接受了痔疮治疗手术。术后,他才知道自己手术中所需的用血是该科的5名医护人员为他互助献的。
2月25日,阿聪因痔疮反复出血止不住,到该院求医时血色素已降到56.2g/L,连正常人的一半都不到。重度贫血的他若不及时手术治疗,将因持续慢性出血影响到体内的营养供给,使脏器功能慢慢衰竭,休克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该科主任何剑平副教授几次跟血库联系,均被告血供紧张。情急之下,医生动员阿聪联系亲友到广州的献血点为他互助献血,以争取得到手术用血的优先权。不幸的是,他的妻子被查出血液不合格,而其他亲友又远在外地。
为帮广州患者缓解节后用血危机,2月25日珠江医院组织全院医务人员义务献血。肛肠科的5位医护人员毫不犹豫地为阿聪提交了互助献血申请。3天后,广州血液中心调拨回该科其中两名跟他一样是O型血的医护人员所献的血,输入了阿聪的体内,从手术台上下来的阿聪后来才知道实情。
用亲属献的血会更安全?
“互助献血是《献血法》提倡的一种招募形式,并不是强制性献血,但受血者可享受到优先用血权。”广州血液中心主任付涌水解释称。
“但有些患者对互助献血存在另一种误解,指定一定要用亲属献的血,以为这样做更安全,其实不然。”付涌水提醒说,除了是非常稀有的血型,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这么做,因为接受亲属的供血可能更易产生某种不良的输血反应,使病人更容易患上“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因此,如无特殊情况,血液中心在接受亲友互助献血之后,一般都会优先给患者调配其他人无偿捐献的同血型合格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