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学同学得了乳腺肿物找我安排住院。等各项检查做完,医生决定周二手术。那天,我特意来到手术室。等她做完肿物活检,医生要她在手术室的走廊里等病理结果。如果是癌,就立即手术;如果是良性的,就马上回病房。时间只有40分钟,但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漫长而焦虑的等待。
我刚刚做完一个小手术,就来到她的身旁。她静静地躺在手术车上,闭着眼睛。我注意到,她的手在颤抖。走廊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医生和护士匆匆从她身边走过,没有人注意到她。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手术就是这样,外科就是这样。依照病理结果,做出本质上不同的选择。
“嗨,想什么呢?”我问。
“你不是有手术么?”
“刚做完一个。怎么样?紧张吗?”
“能不紧张吗?我这是第一次躺在医院的手术台上。就是上周,我还在给别人看病呢!”
看得出,她真的是很紧张。学生时代的她个性非常突出,是出了名天不怕地不怕的“烈女”,班上的男生都怕她。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内蒙古,天气非常冷,她就号召大家围着篝火一起跳舞。大家都被她的激情感动,一时间竟真觉得暖和起来了。想不到的是,她得了乳腺肿物。记得安排住院时,她还问我:“我下周的门诊停还是不停?”说这话时,她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你们班上周的聚会人多吗?”我有意扯一些与此无关的话题,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病理结果出来了,她得再做一次手术。“行啊,我就交给你们了。”她得知病理结果为阳性,含在眼里的泪水终于落了下来。她努力保持镇静,手术车被推进了手术室……
这是10年前的事了,我其实已经淡忘。但后来在一次会议上,她跑过来和我说:“那次聊天,你还记得吗?”“什么?”“就是在手术室,你在我等待结果的时候和我聊天?”“我都说了什么?我其实就是陪你聊聊,免得你在手术室里觉得太害怕。”
“那次谈话我终生难忘。那时候是我最无助、最孤独的时候。我在等候坏消息,像在等待审判一样。你说多需要人帮助啊!家属不让进来,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我们的医生都在治病救人,是我们给了病人希望。但有时候,我们却忽略了病人的感受。在手术室里,我会和等候手术的人说几句话,都是和病无关的,只为舒缓他们紧张的心情。麻醉前是最害怕、最无助的时候,和他们闲扯一些话题,他们会放松一些,然后带着欣慰进入麻醉状态。待他们醒来,一切都已经改变了。
有人总把医生形容为天使,其实我们不是天使,我们只是帮助人们解除病痛的忙碌的人。有时候我们做不了什么,尽管我们总是希望我们的病人都能康复。有时候,我们能给病人的只能是安慰和祝福。原谅医生吧,他们尽力了。
(作者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