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燕 韩萌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机关办公区的林荫路上,人们常常会遇见一位老人,一步一步慢慢地挪向实验技术楼,脚步虽略显蹒跚但却坚定有力,遇到他的人都会尊敬地喊一声:“教授好!”他就是野战输血研究所研究员章扬培。
章扬培曾历任该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生化研究室主任,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院科技部副部长兼科企局局长等职务。他长期从事放射分子生物学、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酶分子和血型转换等方面研究,曾任“973”项目“生命科学若干前沿与交叉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全军重点课题、北京市“248”重大项目等课题负责人。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10余项;曾获“有突出贡献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1963年,章扬培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还没毕业就被分配到陕西长武县做初中教师。1979年他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院工作。
2005年3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章扬培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了这项获奖课题“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简称MGMT)与肿瘤预见性化疗新策略”, 章扬培和他的团队奋斗了20多年。他们提出并验证了以分析肿瘤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水平为依据,以调节MGMT为手段,对MGMT表达不同的患者实施不同的使用烷化剂治疗的方案,首次使肿瘤化疗由凭经验、无针对性提高到有预见性、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新阶段,而且实现了与此方案相关诊断、治疗药物的全部配套并国产化。
1997年,章扬培主动请缨承担了“B→O血型改造”项目。为了尽快缩短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章扬培带着一群年轻人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仅用2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美国人花费6年才完成的研究,成功实现了“B→O”血型转换。成果发布后,国际同行非常震惊,他们无法相信中国能在如此短时间内继美国后成为第二个实现“B→O”血型转换的国家。
章扬培的学生、血液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副主任季守平告诉笔者,当时章扬培只要走进实验室,就如同战士踏上了战场,始终带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勇气和斗志。为了找到血型改造的“关键钥匙”——α半乳糖苷酶,他们做了成百上千次实验,但都以失败告终,在章扬培的鼓励下,课题组最终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超负荷的工作严重损耗了章扬培的身体。2006年1月的一天,正在加班的他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实验室里。由于手术后严重的后遗症,章扬培从此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实验室,但他的心却从未离开。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仍想着去实验室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关心指导研究生。于是,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林荫路上,人们常常会看到这位脚步蹒跚的老科学家,坚定地一步步挪向实验室——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科研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