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桂尧 本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脏器功能正常,意识清楚,白细胞数值7×109/L……”这张病历诊断单,时间为2011年9月13日,它的主人是第二炮兵某旅列兵金迪。
两个多月前,医院给金迪下达《病危通知书》时附着的病历诊断单上却这样写着:“持续高烧,深度昏迷,多脏器损伤,白细胞数值为2.6×109/L……”
白细胞数值是判断生命体征的重要标志,正常值应为4-10×109/L。在生与死的边缘苦苦挣扎了100多个日夜之后,金迪终于摆脱了死亡威胁,这位列兵不停地说着“谢谢”。也许他并不知道,挽救他生命的,不仅是来自部队领导和医疗专家的八方援手,还有联勤体制条件下高效运行的医疗急救协作机制。
日历上翻,记忆回溯。6月30日晚,夜色如黛,解放军第94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灯火通明,病床上躺着昏迷不醒的金迪。不久前,他因发热、头痛等症状从旅卫生队转诊至此,被医院初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脑炎”。此病发病率低,死亡率高,虽全力救治,但金迪病情不见好转。
7月1日13时,旅卫生科将金迪的病情上报到所属基地后勤部值班室。20分钟后,后勤部领导和基地领导立即作出批示:“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一个生命,多方联动,军地医疗紧急救治机制显威生命争夺战——
1小时内,启动应急救治预案,完成针对性调整;两小时内,金迪病情上报到第二炮兵后勤部和南京军区联勤部。
从北京到南京,从将军到士兵,为了挽救一名普通战士的生命,联勤之力牵引三军同心。南京军区总医院远程指导94医院紧急调整救治方案,第二炮兵总医院神经内科和ICU重症监护专家受命出征,某基地卫生部门与所属532医院人员紧急赶赴现场。
7月2日凌晨1时许,刚下飞机的第二炮兵总医院专家来不及休息,便会同94医院、532医院专家同堂会诊,针对金迪病情调整完善救治方案。接下来的100多个小时,专家们用精湛医术和崇高医德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7月5日上午,金迪苏醒,10多名专家再一次进行集体会诊,研究制订阶段性治疗方案。时间已过月余,治疗仍在继续,金迪的生命之花逐日绽放:7月14日,搬出重症监护病房,开始恢复治疗;8月1日,转诊到第二炮兵总医院,接受康复训练;9月13日,金迪接受骨髓穿刺、血液化验等全面检查,多项指标已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