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军 沈基飞
北京昌平,著名的中关村科技园,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国际执行总部——北京(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就坐落在这里。该计划以中国为龙头,辐射美、英、法、加、俄等18个国家和地区,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00多家实验室参与。
作为世界生命科学研究重镇,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中枢机构,就是依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目前我国蛋白质组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主要进行被称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结构及功能研究。世界科技界一致认为,谁掌握了这一领域,谁就掌握了破解人类生命现象的“钥匙”。
海为龙台,云为鹤乡。组建12年来,在主任贺福初院士的领导下,该实验室始终瞄准国际前沿,以大视野开拓大事业,大旗帜会聚大团队,大胸怀催生大协作;从刚开始时队伍不足10人、设备不过百万,迅速发展成拥有包括两名院士、两名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11名“杰青”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0名总后“三星”人才在内的300多名科研人才队伍,以及超过2亿元的科研设备、12600平方米实验场地的国际大型实验室。先后承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国家“973”、“863”计划和国家、军队科技攻关计划等近百项重大科研课题,获国家、军队高等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励21项。仅近5年就发表SCI论文230篇,影响因子合计1307,篇均影响因子达5.7。其中在《自然》系列子刊、《科学》发表文章15篇;蛋白质组学领域顶级刊物《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发表文章11篇,特别是2009年第3期同时发表3篇研究论文。2003年,实验室被遴选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007年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曾经沧海,柳暗花明。科学家如果没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很难有重大创新与突破。1995年,蛋白质组学在国际上首次被提出。当时仅有少数发达国家开展研究,贺福初敏锐地感到,该领域的研究关系到国防安全、民族安危,必须抓住机遇,才能掌握主动。他从零开始,组织课题组内“青年敢死队”,联合刚回国的分析化学家钱小红,主动出击,超前布局,迅速组织译著、专著的撰写与出版,积极推动蛋白质组学在我国的兴起。依靠先人一步的积累,他们打破科技强国的傲慢排挤,先后跻身于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筹备会议等国际科学论坛,围绕谁来引领蛋白质组科学研究潮头,与美、韩、日等国进行了激烈较量。最终,夺得国际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主席国地位,并由贺福初担任计划首任执行主席。这是该领域全球启动的首批两大子计划之一,夺得领导权意味着二分天下我国占其一。时任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为此称赞贺福初开了中国科学家领衔世界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的先河。
此外,他们牵头筹建了“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连续主办5次全国性的学术大会,促进蛋白质组学在我国迅速成长与发展;积极争取国际权威刊物《蛋白质组学》出版中国专刊(2006年第2期),整体展示我国相关研究水平,扩大了国际影响,使我国在短期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大国。
千淘万漉,吹尽狂沙。2005年10月,2名诺贝尔奖得主、3任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主席和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等一批国际著名科学家到实验室考察后,称赞这里的科研条件领先世界3至5年,有开展国际大协作大交流、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条件。
筚路蓝缕,春华秋实。通过十多年的艰辛拼搏,贺福初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三次荣获该组织授予的“杰出贡献奖”等;学科带头人张学敏、杨晓在《自然》子刊等权威杂志发表数十篇高水平论著,获国际同行高度评价,2011年成为中国科学院有效院士候选人;学科带头人钱小红任该组织理事、《蛋白质组学》编辑、多种国际蛋白质组学核心刊物的审稿人;三名破格提升的年轻研究员周钢桥、张令强和李爱玲,在权威期刊发表数十篇文章,相继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今年刚被破格晋升研究员的姜颖作为责任作者,在蛋白质组学的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文章,目前仍是《蛋白质组学》在全球范围内最年轻的编辑。
鉴于该实验室的学术影响,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大型跨国公司分别在此设立演示实验室和培训基地,为国内外同行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目前,该实验室已发展为国内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龙头单位和国际蛋白质组学学术重镇,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蛋白质科学重大研究计划”研究基地,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领衔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科学设施“凤凰工程”建设,国际学术界著名刊物《自然》、《科学》对此再次给予高度评价。
“这项重大课题充满诱惑和挑战,即使全球科学家通力合作,也要干上至少十余年。人类科技史上曾有划时代的大科学工程——‘阿波罗’登月计划,它让人类首次离开生长的摇篮——地球。而人类蛋白质组又像月亮,可以远望和憧憬,但一直难以企及并洞悉。”今年5月,贺福初在接受《解放军报》“高端访谈”栏目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王者,胸怀天下,躬奉天下。虽然征程漫漫,困难重重,但人们相信,当年中国的“东方红”卫星能够响彻寰宇,未来的某一天,这个由一群中国年轻科学家参与主持的“人类生命科学登月计划”也必将继续唱响东方红,再揽九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