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脊髓损害十分严重,文献报告保守治疗效果不好,严重者会导致患者下肢截瘫以及大小便失禁,手术减压被公认是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胸椎管狭窄症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胸椎黄韧带骨化(OLF)、胸椎间盘突出和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等。
自该病报道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诊断、治疗进行了很多研究,开发的众多术式解决了胸椎管狭窄症的大部分治疗。但手术操作复杂、风险大,术后脊髓损害即刻加重甚至瘫痪接近10%~30%,因此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仍是医生面临的难题。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设计了全新的“涵洞塌陷法”,在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该术式首先采用“揭盖法”去除要减压胸椎节段椎管的后壁,完成椎管后壁切除减压。然后在前方依然明显压迫脊髓的OPLL节段,从椎体后壁两侧深层斜向内60度,挖去椎体后1/4~1/3的松质骨,形成一个左右贯通的“涵洞”。洞顶为脊髓硬膜前方残留的椎体后壁和悬空的OPLL。根据硬膜与OPLL粘连的程度采用自制钩刀锐性或钝性分离,严重者可以切除部分硬脊膜,使OPLL与脊髓硬膜分离,于OPLL的顶端将未骨化的后纵韧带切开,用剥离器压塌OPLL构成的涵洞壁,从侧后方取出OPLL块,从而完成脊髓前方的减压。
“涵洞塌陷法”360度脊髓环形减压术适用于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同时合并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或胸椎间盘突出症以及上胸椎OPLL导致的胸椎管狭窄症。相对禁忌证为胸椎OPLL连续型且超过四个脊椎节段。
目前,我们已采用本术式治疗26名胸椎管狭窄症患者,一次手术从后方同时去除了胸脊髓前后方的压迫,因此我们将其定义为“涵洞塌陷法”,达到了360度脊髓环形减压。2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脊髓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只要术者掌握一定的手术要点,该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瘫痪率。
和传统术式相比,从后方去除前方OPLL压迫,对脊髓血供破坏少,同时仅切除椎体后部三分之一,附以椎弓根内固定,保证了脊柱的稳定。为完成手术,我们还自主研制了特殊手术工具,以分离OPLL与硬脊膜的粘连。在手术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术中为防止脊髓牵拉应用B超做减压节段监测,防止手术节段过多导致的脊髓缺血。(姚永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