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爱心感人至深 这是一种关怀无微不至 这是一种执着刻骨铭心
3月初的一天下午1点钟,血液科无菌病房里,一袋珍贵的骨髓干细胞,在医护人员的照看下,一滴一滴地输入到万阳的体内,这些都是万阳救命的“血液种子”,来自他的同胞弟弟万猛。
患了“再障”的万阳造血机能严重衰竭。血液科章卫平教授说,入院时万阳的血小板不到正常人的1/10,白细胞正常人应该是1/4,红细胞也不到普通人的1/3。每周要输入1个大单位的血小板,200-400毫升的红细胞,还面临出血感染风险。万阳很不幸,家境贫寒的他患上这个病,全家卖房卖车还凑不齐医药费,但今天对万阳来说又是幸运的,因为弟弟和他骨髓配对成功,并顺利进行了骨髓干细胞移植。
早上8点,长海医院血液科干细胞采集病房,万猛开始接受干细胞采集。前几天,他已提前入院,开始打动员针。无菌病房的哥哥经过一段时间化疗和调理,身体状况平稳,适合接受移植,一周前他开始接受移植预处理——清理骨髓的药和免疫抑制剂输入他的体内,抑制他的免疫力,为“血液种子”的进入做好准备。
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12点,一袋宝贵的“血液种子”被送到无菌病房,开始一滴一滴地输入他的体内。在接下来的两周里,这些“血液种子”承担了重建万阳体内造血功能的重任,替换掉他自己的红细胞、白细胞。之前万阳是A型血,万猛是AB型血,输入弟弟的造血干细胞后,万阳的血型也将变成AB型。血液科王健民主任介绍说,对干细胞移植病人来说,三个月内是急性排异期,三个月后是慢性排异期,至此,万阳成功的路已经走了一半。
“这是一种爱心,感人至深;这是一种关怀,无微不至;这是一种执着,刻骨铭心……”万阳静静地坐在无菌病房的床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邱志涛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