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某杂志上看到一例“经胃内镜肝囊肿开窗术”的报告。文章介绍的是采用内镜外科手术,经食道、经胃、经肝开窗术治疗一位80岁高龄患肝囊肿的老人。我反复看了其详细技术路径,手术操作不但复杂,而且手术时间很长,如果按照这个方法费用也将不菲。我认为,临床创新技术必须把患者的生命权放在第一位,否则谈不上具有推广价值。
采用上述技术治疗肝囊肿病人,需要行气管插管麻醉才行,一位80岁高龄老人要承受的风险可想而知。其手术方法要经食管、胃、肝脏才能达到,不但动用胃镜,还要动用腹腔镜及超声胃镜等复杂器械。幸亏这位老人的囊肿长在肝脏左叶,离胃腔近,如果囊肿生长在肝脏其他叶段或肝实质里,那就不但要人为把正常的胃打个洞,而且还要在肝脏上再穿个洞才行。
肝囊肿的治疗方法从原来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发展到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介入性超声微创技术。此项技术早在1983年就由日本学者应用于临床。我国于中麟、曹海根早在1982年起就开始应用研究,至1987年采用介入性超声微创治疗肝、肾囊肿远期疗效有效性已达100%。
采用介入性超声微创治疗术治疗肝脓肿、肝囊肿、肾囊肿等腹腔脏器囊性病变,即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准确探查腹腔内囊性病变与腹腔各脏器的关系,能清楚看到病变的位置、大小及三维立体图像。对腹腔内囊性病变进行精确定位,实时监测,确保细如“发丝”的穿刺针进行精细的微创修复治疗,再结合常规细胞学检查及具有超强脱水功效的硬化剂,使囊肿内壁具有分泌功能的病变细胞凝固、变性、坏死,从而获得短期内彻底清除囊肿的治疗效果,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发丝尖上祛囊肿” 。
我们做一例单发肝囊肿一般10~30分钟,在局麻下即可完成手术。术后贴一张创可贴,患者即可下床行走。术后当天或第二天连针眼都找不到,更不会留下任何疤痕。我个人认为,肝囊肿首选治疗方法应是介入性超声治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