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一档健康类节目。主持人是一名中医医师,声若洪钟,讲课沉稳。他先谈养生之道,然后又讲到国学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我禁不住暗暗钦佩其博学,暗想其医术必定精湛。
正听得兴致勃勃时,突然有患者电话打进来。打电话的是一位64岁的女人。她先是恭维:“听了您的讲座,吃了您开的药,我的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之类的病真的减轻了。”“当然,我的药可是相当灵验,有需要的可到某某药房去买。”医师听到夸奖立刻高兴起来,声调提高了八度。“可是,我最近失眠,压差很大,心脏有时也跳得很快。唉,老伴去世一年多了,我心情很抑郁……”电波那端传来哀叹,像一个置身荒漠中的孩子,急需人来安慰、引导。“失眠吗?到我们药房再去买某某药,吃上几个疗程,保证见效。”然后,医师便匆匆接听另一位患者的电话了。
其实,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女人的病源于心理:她与老伴感情深厚,以至于老伴去世一年多,她仍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这样的情绪波动,导致血压不稳,心跳加快。她最需要的不是吃药,而是倾诉、安慰、引导、鼓励,重塑生活的信心。或许这位医师是她的救命稻草,可是医师为了卖药,一味强调他的中药方剂包治百病。其实医师应该向她强调:心理平衡,胜过良药。
相反,一位作家竟是个特殊的医师。
她有一个男读者,连续3个月天天去博客上拜读她的作品。他说,很喜欢文字里的阳光和暖。他曾经问她:“老师,你知道我客厅里摆着什么吗?”作家被这个突兀的问题问蒙了,她猜:“电视吧?客厅里都放电视的。”他笑了,说:“不,放的是棺材。”作家吓得手一抖,滚烫的咖啡汁溅到衣服上。原来,这位男读者患抑郁症多年,自杀过很多次。他让家人给自己备好一口棺材放在客厅里,随时准备去死。
她查阅了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后惊讶地发现,自杀的人中有50%患过抑郁症。或许是机缘,这事让她遇上了。她想,她虽然不是医师,但既然读者把这棵信任的稻草伸向她,她就有责任做一名救护者。作家意识到,唯有温暖与美好,才能融化患者心中久积的坚冰,激起他生的希望。自此,作家不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男读者选寄一些具有“阳光”内容的书,还隔三差五给他写信,和他进行心灵的沟通。春天,树木抽出淡绿的新芽,作家接到他的电话:“我现在一点也不想死了,因为我在你的文字里看到活着的美好。”又过了一些日子,夏天悄然来临。他告诉作家,分居6年的妻子跟他和好了,他们一起开了一个小面馆,他心里满是阳光、爱和感恩。
由此我想,医师在开药时,能不能在各种方剂中加一味药呢?这味药的名字应该是“爱”。医师在还患者健康的同时,如能顺手赠他们一缕阳光,一脉花香,为他们指一条光明的道路,这才是至高无上的医术。
(河北 李庆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