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奔腾在时代潮头的“长海后浪”

2018-12-13 19:15:37浏览:26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贾蕾编者按: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看到一些默默无闻,求索奉献的长海人,他们像一盏盏明灯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平凡身
?  贾蕾

      编者按: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看到一些默默无闻,求索奉献的长海人,他们像一盏盏明灯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平凡身影背后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让人感动折服。他们时刻秉承笃行实干、敬业奉献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服务军民”的誓言,用忠诚与真诚展现了长海年轻一代的风采。

唐震:灿烂的笑容是价值的体现

  中等个儿的唐震,带着黑框眼镜,沉稳内敛中透着一丝书生气。这位相貌普通的口腔科主治医师在工作中却一点儿也不普通:读博期间荣获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血管化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皮瓣存活率达到98%以上,处于国内领先;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SCI收录2篇,总影响因子3.966。成绩的取得是他努力学习的积累和汗水浇灌的果实。
   2009年7月,唐震作为第二军医大学暑期医疗服务博士团的一员来到安徽金寨。到达乡镇医院时,已有近两百人在排队等待他,医疗资源的匮乏让他心酸,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我只能拼命地工作,竭尽全力为他们服务。”一位老乡赶了几十里山路前来就诊,经检查,发现他的腮腺区有个鸭蛋般大小的良性肿瘤。“他的肿瘤在腮腺区,其深面有面神经、支配面部的表情肌,如果手术不当就会造成面瘫或者出现腮腺漏。”由于当地医院从未做过此类手术,县医院副院长主动要求担任助手。这个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手术让唐震倍感压力,“如果失败就会给老乡带来更大的痛苦,所以没有退路,必须成功。”顶住压力的唐震为老乡实施了保留面神经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手术的成功被当地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受到金寨人民的广泛赞扬。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如舌癌、牙龈癌等)的患者在癌肿原发灶部位经扩大切除手术后,往往遗留很大的软组织缺损空洞,影响了说话、进食、咀嚼等功能,部分患者面部畸形,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生活质量比较低。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皮瓣来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在运用初期,皮瓣修复的成功率并不理想,他便主动查阅资料、钻研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在教授的指引下,他不断改进、大胆尝试,如今已能独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皮瓣修复颌面软组织缺损,成功率为9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唐震不仅负责颌面外科的病房工作,还牵头开展口腔种植专病门诊,为患者种植修复各类牙缺失。他说:“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口腔科医生,价值的体现就是让患者有更灿烂的笑容,有更幸福的生活。”

 

边琪:为大家舍小家的奉献者

  “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我要去公园!”肾内科主治医师边琪接到三岁儿子的电话,内疚无比,“妈妈下个星期六带你去行吗?”“不行,老是下个星期……”呜呜的哭声让边琪无言以对,看着患者期盼的眼神、焦虑的神情,她义然挂断了电话,继续查房,调整治疗方案。
   作为母亲,边琪是不称职的,她很少陪着儿子一起玩耍,看着他如何长大;作为教师,她却是优秀的,尽心尽职的准备教案,为学生解疑释惑;作为医生,她更是无私的,天天扑在病房,想着如何用最恰当的方法治愈患者。她的付出得到了学员、患者一致好评,她用无私奉献吟唱了一曲爱的乐章。
   2007年初,已攻读博士学位的边琪转学至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师从黎磊石、刘志红两位院士。2008年6月,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至长海医院肾内科。2009年8月,边琪忍痛将不足半岁的孩子扔给了老人,开始为期一年的脱产教学工作。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边琪,望着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明白了自己的责任重于泰山。她丝毫不敢懈怠,精心备课,将所学倾囊相授。名师出高徒,她的授课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让学员们受益匪浅,获得一片称赞,为此,她荣获了2009—2010年度学校A级优秀教员,并作为优秀教员代表在学校青年师资岗前培训班进行了示范教学。去年10月,边琪被学校训练部选派到第三军医大学进行示范教学,同样得到了专家教授的一致好评。
   2010年7月,边琪回到病房工作。脱产一年让她感到自己在手术操作上有所欠缺,不服输的她加班加点,主动要求老专家带她手术。渐渐地,她的手越来越灵活,如今,已能独立完成肾穿刺活检术、肾囊肿穿刺术、腹透管安置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和中心静脉血透置管等多项手术操作。近一年内,她所在的主诊组出院人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药占比等各项医疗指标在科里名列前茅。
   “肾病患者非常的不易,关心他们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善良的边琪在她负责的蛋白尿专病门诊中,总是耐心倾听、和蔼可亲。贴心的服务,良好的技术赢得越来越多患者的信任,门诊量考评多次在全院专病门诊中领先。

罗天航:立德长学白求恩

  李老先生摔伤来到急诊,由于匆忙而忘了带钱,无法做相应的检查,心急如焚。接诊的医生见他存在开放性损伤,诊断治疗刻不容缓,便先垫付了2000元的检查及治疗费用,使他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老先生感激不尽,送来表扬信,不断地夸奖着这位年轻的医生。他就是普外科一病区非现役主治医师罗天航。
  在哈尔滨长大的罗天航,从小立志要做一名医生。实现愿望的他坚守着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的准则,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兢兢业业,连续多年全年无休,主动承担了春节、“十一”等长假期间的临床一线值班任务,并坚持每天查房,如果遇到危重病人,他更是24小时坚守在病房,实施重点看护。“病人就像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一样,在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能不全力以赴去帮助他们?”乐于倾听的他每次查房时都会与患者聊聊,久而久之与他们成为了朋友,赢得了好感与信任。每位患者出院时,他都会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并保持24小时手机开机,为病人解决了很多疑问。
  罗天航既有北方人的豪爽与热情,又有南方人的细腻和耐心。“我爸爸妈妈是在北方工作的上海人,所以环境导致了我这样的性格。”在门诊出诊期间,他不仅耐心听取患者主诉,还主动建议患者如何使用价格合理的药进行良好的治疗,为患者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费用,多次收到表扬信和锦旗,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文职人员。
  优质的服务不仅仅是态度,更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作为坚强后盾。平时,他主动向专家教授请教,丰富临床经验,晚上他查阅专业书籍,充实专业知识。如果遇到肝包虫、蜂窝组织炎等这些少见的病种,他第一时间上网查资料,探讨治疗计划,时时记录,以方便今后工作的需要。平时的积累,夯实的基础,刻苦的钻研,他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并获动物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专利一项。以第一申请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科研项目资助。
  今年4月,罗天航当上了外科协理,他变得更加忙碌。对于父母,他无比愧疚,因为多年没有回家探望他们;对于患者,他很欣慰,因为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他一直享受着帮助他们摆脱病痛重获新生的喜悦。

 


  
王传峰: 脊柱侧凸的医学战士

      2010年9月,第45届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在日本京都举行,SRS是脊柱外科领域的顶级会议,素有脊柱外科奥林匹克之称。我院骨科合同制主治医师王传峰应邀参会,这是他继2009年在维也纳参加IMAST会议之后第二次在世界顶尖的脊柱外科专业会议上交流论文,得到了世界脊柱外科界的认可。
     “业精于勤”是王传峰的座右铭,他坚信只有努力的耕耘和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成绩。在第二军医大学读本科期间,王传峰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学金,2003年获得“第二军医大学临床技能大比拼”一等奖。毕业后,他分配至绍兴中心医院骨科工作。在这里,他努力、认真,但三年下来,他发觉自己已处于瓶颈状态。对知识的渴求让他在200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长海医院骨外科临床硕士。
      在同学眼中王传峰是个“学习达人”,忘我,一刻不停。他经常参加外籍教师主讲的口语及医学英语培训班,经常在网上查阅关于脊柱侧凸治疗的英文文献,经常呆在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经常参加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并做临床研究。努力让他在读研究生期间就已撰写及发表近十篇论文和英文文章,参编参译著作4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为了能有更好更大的舞台,王传峰硕士毕业后留在长海作了一名合同制医生。他对自己的身份没有怨言,面对病情危重的病人,他连续几天吃住在科室,只为了可以及时地抢救患者,及时地观察病情变化;面对实习同学,他放弃休息时间,全心全力地指导他们撰写文章,终于学生的论文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核心期刊上;面对脊柱侧凸的患者,特别是青少年,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如何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成为他的研究方向。
      扎实的基础和深入的临床研究,让王传峰在科研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的研究课题“脊柱侧凸患者生存质量研究”成为国内最早开展此类研究的单位之一,填补了空白,获得美国著名脊柱外科专家Asherd的称赞;他的 4篇论文发表在脊柱外科顶级杂志《Spine》上;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科研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鲍丽龙:传递生命火炬的使者

  在大润发门口,您总能看见长海采血员的身影,他们不停地询问着身边匆匆而过的人群:“您能献份爱心吗?您的一份爱心可以挽救一个生命。”对于这样的话语,大多数人置之不理,更有甚者出口相骂,而他们仍然微笑着发放宣传册,鼓励无偿献血。工作的不易,不高的薪酬,让很多年轻的采血员纷纷转行。有一位年轻人却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7年,默默地奉献,充分展示了优秀采血员的良好素养和独特风采。他就是输血科合同制护师鲍丽龙。
  2004年,鲍丽龙从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来到长海医院输血科当上了一名普通的采血员。随着临床对血液需求量逐步增加,全国全市的储备血液量频频告急。为了减轻科室压力,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无论严寒酷暑、暴风骤雨,最积极宣传献血知识的是他;无论人们对采血员存在怎样的偏见和态度,用最真诚的微笑和服务来感动大家的也是他。
  两年的锻炼和学习让鲍丽龙迅速成长。“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这里学无止境。我们采血员要快速判断分析未献血者的心态、误区和理由,用所掌握的知识,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使他们萌发爱心并付诸行动。所以根据不同对象进行有的放矢地宣传服务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经验的总结,让他的采血量稳步增加,成为主干力量。2006年,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受到医院嘉奖,并加入了非现役文职人员队伍。
  再接再厉的鲍丽龙从不叫苦叫累。“如果未献血者在自己的宣传鼓励下走上献血车,饥饿、劳累都会一扫而空,快乐油然而生,不仅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肯定,而且某一位患者可能挽回了生命。”他的开朗乐观感染了很多献血者,经常有献血者特地来看他,成为他的知心朋友。2008年他再次获医院嘉奖。
  2010年,因编制调整,鲍丽龙又恢复了合同制人员的身份。面对这样的改变,他没有离开集体,没有怨言与气馁,而是加倍的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谈及此事,他说:“身边有关心我的领导,有住他的房子却不肯收房租的同事,有许多献血者的朋友,在这样友爱、团结、互助的集体工作,我怎么舍得离开?这样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我怎能放弃!”
  为了表彰鲍丽龙在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中的突出成绩,2011年,他被授予“杨浦区无偿献血优秀宣传志愿者”称号。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初三女孩被刀捅后曾忍痛装死 嫌犯疑欲同归于尽

上一篇:

ACS 先精确评估再合理治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