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感动南粤好军医

2018-12-13 19:16:47浏览:19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作者:祝俊业 漆 望 本报特约记者 齐明宇主人公照片由陆建东摄5月1日,一位军人早早来到广州黄花岗公园,把一束鲜花恭敬地放

作者:祝俊业 漆 望 本报特约记者 齐明宇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主人公照片由陆建东摄
 
    5月1日,一位军人早早来到广州黄花岗公园,把一束鲜花恭敬地放在烈士墓碑前。

    看门老人一眼认出了他——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内科主任吴朝晖。26年来,他无数次来过这里,无数次和长眠于此的烈士们进行心灵对话。

    这一次,他的脚步异常沉重,明天,他就要做肺癌切除手术最后的化疗。缓缓走过烈士墓园,他心中的3个问号又冒了出来:人为什么活着?我的人生价值在哪里?我对得起军人、党员、军医的称谓吗?

    成功救治千余名疑难危重病人——

    挽救一条生命,就是给社会营造一分和谐

    这是吴朝晖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一天。

    去年7月4日,吴朝晖做完第4台手术,已是华灯初放。他疲倦地在沙发上靠了一会儿,迷迷糊糊睡着了。

    22时许,走廊里突然一阵嘈杂,一名危重病人被推了进来。

    这名脑栓塞患者脸色苍白,呼吸困难。医学临床证明,这种病的死亡率在90%以上,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快!快进手术室!”吴朝晖一下子从沙发上跳起来。经过5个多小时抢救,患者转危为安。走出手术室,吴朝晖只觉得两眼发黑,险些摔倒,他连忙抓住门后的把手。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第二天上午,吴朝晖本人就要做肺癌切除手术。

    凌晨3时40分,妻子肖佑兰还在等吴朝晖回家,她生气地给丈夫发了一条短信:你也是病人,应该想想怎样照顾好自己!

    岁月如梭,她和吴朝晖结婚23年了,没有一天不为丈夫的身体状况担忧。心脑血管病人多在深夜发病,吴朝晖给她定下规矩:电话再晚都要接,没接到的要回拨过去;为节省出诊时间,睡觉前要将衣服、鞋子整齐地摆在床边。有时一个晚上,吴朝晖要往返医院两三趟。

    那天,吴朝晖没有回复妻子的短信,他和衣躺在办公室睡着了。

    次日早上,肖佑兰终于盼来丈夫的短信:老婆,让你受苦了。挽救一个病人,就能挽救一个家庭,为社会营造一分和谐。作为一名医生和军人,我知道自己肩头的责任。

    当天下午,吴朝晖肺癌切除手术很成功,但癌细胞已转移到淋巴结。

    “老吴这个病是累出来的呀!”院长廖贤平落泪了。他告诉记者,就在吴朝晖因为身体不适被同事们强行送去检查的当天,他还一口气做了8台手术,连自己的检查结果都忘了取。同事替他拿回诊断结果——肺癌晚期,他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事的,我早就有预感了。”说完,又走进手术室,去做那天的最后一台手术。

    今年2月20日,正在接受化疗的吴朝晖听说来了一个危重病人,手术难度很大,5家医院先后拒绝收治。

    “马上准备手术!”吴朝晖快步赶到观察室带领大家会诊。接受化疗的病人身体免疫力下降,手术室高强度辐射会加重吴朝晖的病情。但大伙知道他的脾气,只好为他穿上20多公斤重的铅衣。手术做了3个多小时,在场所有医护人员自始至终都揪着心、含着泪……

    26年来,吴朝晖成功救治千余名疑难危重病人,最多一天做了13台手术,多次累倒在手术台旁。 

    替患者节省70余万元医疗费用——

    拒收一个红包,就是为党增添一分光彩

    去年11月的一天,心内科出现尴尬一幕。

    “您再不收,我就从楼上跳下去!”一个患者的儿子拉住吴朝晖的手,把一个厚厚的红包使劲往他口袋里塞。

    患者时明龙被检查出心肌梗塞,吴朝晖以前成功治疗过多例这种疾病,就没有把他列入特殊病号收治。不料,患者的儿子时涛误以为吴朝晖暗示要红包。

    一天晚上,时涛悄悄溜进吴朝晖的办公室,几句寒暄之后,把一个信封夹在病历里递了过来。

    “兄弟,你这个病历太值钱了吧?”吴朝晖笑着把信封推给时涛。时涛还是不放心,吴朝晖真像病人说的那样清廉吗?还是嫌送的少?他决定再送个更大的红包。于是,出现了开头一幕。

    看到时涛急得失去理智的样子,吴朝晖让护士长黄仙霞把钱收下。一周后,时涛带着父亲下楼去办理出院手续时,才发现有人替他们预付了3000元医疗费,日期正是他送出红包那天。恍然大悟的时明龙不顾身体虚弱,坚持让儿子把他背到16层病房,他要再看看共产党培养的这个好医生。

    医者父母心。从医20多年,吴朝晖从没开过一个大处方,没收过一个红包。他常常告诫身边人员,拒收一个红包,就是为党增添一分光彩。他带头“约法三章”:不接受病人的宴请,不接受病人的礼金,不找病人及亲属办事。 吴朝晖不收患者送来的一分钱,还想方设法为患者节省每一分钱。能在门诊看病,就不让患者住院;能用一种药治好,就不开两种;能提前一天出院,就不耽误到第二天。他脖子上常年挂着听诊器,从不让患者例行公事先做B超和常规检查,而是先听一听,然后再确定做什么。

    去年8月,孪生姐弟伍宝婷、伍科龙因先天性心脏病入院治疗,孩子的父母东挪西凑,带来的钱依然捉襟见肘。为了帮他们省钱,吴朝晖一边手术,一边修复手术中变形的球囊和导丝,重复几次使用。

    医生李海苗告诉记者,介入手术不同于一般的外科手术,手术室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伤害很大。修复一个支架要几分钟时间,为了少受辐射,不少医生往往选择直接更换新支架。而吴朝晖为了给患者节省医疗费,宁愿自己多“吃”射线,也要把支架一个个修好重复使用。

    “好人、好医生、好党员。”76岁的结肠癌患者茅鼎祥逢人就夸吴朝晖。

    10年来,吴朝晖先后拒收红包200多次,为患者节省手术费70余万元。

    言传身教培养80多名业务骨干——

    带出一个人才,就是传递一束道德火炬

    “吴主任对我们就像严师慈父一样。”医生林巧芬话一出口,热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小林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刚分到心内科时听到有人议论:“内科医生加班熬夜成名晚,在医院干啥也比这行强。”她感到很失望,整天想着跳槽的事。

    时任心内科副主任的吴朝晖找她谈心。“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你怎么能临阵脱逃呢?”

    小林学的不是心内专业,吴朝晖手把手教她,鼓励她勇敢做第一次造影、第一次穿刺、第一台手术。去年11月11日,患者赵小强的母亲慕名来找吴朝晖。院领导考虑他刚做完化疗,安排林巧芬手术。吴朝晖执意要在介入室外观察。

    险情不期而遇。手术进行到40多分钟时,患者突然血压骤降,心脏大出血。林巧芬吓呆了!吴朝晖拔掉输液针头,顾不上穿铅衣就冲进手术室。

    5个小时过去了,患者化险为夷。走出手术室,吴朝晖没有批评林巧芬,而是让她把这台手术的经验和教训写出来。吴朝晖先后修改了8次,直到小林弄懂为止。他还结合这次案例进行了一次讲座,把自己总结的10种紧急应对措施传授给大家。如今,心内科7名医生人人可以主刀。

    医生韩志远对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研究产生兴趣,并打算写一篇论文。吴朝晖把自己的临床记录送给他,上网帮他查找资料,遇到难题两人一起探讨。韩志远写出初稿后,吴朝晖认真地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刊发时,吴朝晖在署名中偷偷地划掉了自己的名字。

    后来,韩志远的学术论文获得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有人为吴朝晖感到遗憾,他却淡淡一笑:“多带出一个人才,就能多传递一束道德火炬。”

    不久前发生的一幕,医生吴文辉永远忘不了。

    那天,吴文辉在值班,护士过来说,主任让你拿着记录本去找他。病床上,吴朝晖被病痛折磨得眉头紧锁。他招招手说:“小吴,我把感觉说给你听,记下来,以后碰到像我这样的病人,可以更好地对症治疗。”吴文辉顿时觉得眼窝发热,他都病成这样了,还想着给别人治病。

    12年来,吴朝晖先后为广东、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边远贫困地区培养了80多名业务骨干。患病后,他拉住政委吴军的手说:“我的时间不多了,要和病魔赛跑,争取带出个一流的团队。”

    记者离开那天,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吴朝晖像往常一样,早上9点走进手术室,爱人肖佑兰拎着吴朝晖的饭盒急匆匆地走在路上,医院综合大楼正拔地而起……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大坪医院专家参加南江县人民医院晨交班并深入科室查房

上一篇:

医患为何总是话不投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