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医者,今年60岁,行医32年,累计行程16万公里。一个医药箱伴他走遍科尔沁草原周边3个省区10个县(市、旗)80余个乡镇(苏木),巡诊回访达万人次。
他是一名仁者,对待牧区群众就像自己的亲人,在自己家中收治过数百名经济拮据的病人,收得3500多封感谢信和175面锦旗,更赢得了牧民的无比信赖。
他,就是总装某基地521医院微创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张伟。
5月初的一天,记者追随张伟的巡诊足迹来到科尔沁草原深处,在一座蒙古包外邂逅了一群从不同的放牧点赶来治病的蒙古、满、回、朝鲜等民族的牧民。提起张伟,牧民们都说:“他是我们共同的亲人。”
“再大的风雨,也挡不住张医生的脚步。”指着张伟放在蒙古包外的自行车,牧民佟戈告诉记者,前不久的一天凌晨4点多,他的儿子佟建突然发起高烧。牧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遇到紧急情况只有求助张医生。住在10多公里之外的张伟放下电话,挎起医药箱,一路摸黑,早上7点不到就赶到了佟戈一家住的蒙古包。
得知张伟来牧区巡诊,牧民李福林提着一捆羊腿从5公里之外的家中赶来看望。
去年8月,李福林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急需输血,联系市中心血站,O型血告急。情况紧急,同为O型血的张伟拿出献血证,要求献血400毫升。可在场的人们都知道,400毫升鲜血,对一个患有心律失常的60岁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有人小声劝道:“您6天前刚献过血,再献血会很危险!”
“人命关天,快抽我的!”说着,张伟亮出了自己的手臂。
术后,考虑到李福林家庭拮据,张伟把他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料,直到李福林可以回家休养。离开张伟家那天,李福林看着他苍白的嘴唇,感慨万千:“我身上流着您的血,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
早些年,泰来县一个名叫权威的不满7岁男孩,放学回家路上不慎被火车撞伤,面部裂伤、左腿撕脱、小脚离断。躺在手术台上,小权威流着眼泪问张伟:“叔叔我能不能好?我要死了,我妈妈就得哭死。”张伟摸着他的头说:“别怕,有叔叔在。”经过8个多小时抢救,小权威终于脱离了危险,伤愈出院后一见到张伟就喊“张爸”。
对待乡亲们,张伟付出了家人一般的温暖;对于自己的亲人,张伟却有说不出的歉疚。
1992年8月,张伟母亲罹患肝癌已到晚期,生命垂危,连续三封加急电报也没有把手术台上的儿子叫回家。今年2月26日,张伟父亲患急性心肌梗塞住院,医院要求下心脏支架,父亲打电话告诉他:“一定把手头工作处理完再回来。”可还没等到他赶回去,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
每到傍晚,看着摆放在办公桌上的父母相片,张伟都会沉默良久。
行者无疆,医者仁心。张伟出色地履行了一名人民军医的神圣使命,在军内外完成微创领域介入诊疗等8个科研项目及有关医疗方面技术革新,在国家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243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3项。32年来走过的32万里路,会把他的事迹永远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