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病治好了作风却散了
“战士到医院住了几个月,结果病治好了,可作风却有些散了!”一位基层干部的话,深深地印在了第101医院领导脑海里。
前年初,该院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到体系部队调查回访,征求基层官兵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座谈中,官兵们对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高度评价,可一位营长给他们提起了意见:医院对住院军人的管理缺位,一些官兵从医院回来后作风散了,兵味淡了,对部队严格的管理有些不适应了。
基层官兵反映的情况,引起医院党委的反思:近年来,他们下大力提高为兵服务水平,在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医疗效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就诊和住院军人管理上重视不够,措施不多。
对此,医院有不少人却不以为然:医院的责任是救死扶伤,看病治病才是分内之事,治好伤病员的病,医院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对伤病员的管理教育,不是医院必须承担的责任。还有一些医护人员提出:伤病员不是医院的人,就是想管也管不上。再说,官兵到医院来,目的就是休养治病,你搞一大堆“条条框框”,未免有点本末倒置……
“部队医院与地方医院的最大区别是‘姓军’,除了看病治病外,必须承担起军队单位的相应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伤病员进了医院的门,就是医院的人,依据条令条例对伤病员进行管理,是医院理应担负的责任!”该院党委一方面通过教育引导,强化全院官兵的责任观念;另一方面加紧研究制订加强伤病员管理的措施。
管好带好“别人家的孩子”
为使人员管理不断线无空当,院党委经过研究论证,探索建立来院就诊和住院军人全程管理模式,制订了《住院军人规范化管理手册》,对军人来院期间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将伤病员统一编组,从制度上管。记者看到,在医院住院部,每个科室都划有专门的军人病区。护理部主任徐蕴芳介绍说,为了方便管理,医院将住院军人统一编班、集中居住,每个科室的住院军人组成临时党团小组,指定病情较轻、职务较高、表现较好的住院军人协助医护人员进行管理。
定期开展各项教育,从思想上管。各科室定期组织住院军人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每周开展党团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住院军人座谈会,医护人员在倾听住院官兵心声的同时加强沟通交流。对长期住院或患严重、疑难疾病的住院军人,指定医护人员重点帮扶,掌握思想动态,及时进行疏导。
建立督察和反馈机制,从行为上管。医院在坚持查房制度的同时,还制订了住院军人管理交班制度、请销假制度。各科室每晚都要组织点名,及时将人员在位情况上报医疗值班室,并列入次日交班内容。医院自主研发了“住院军人管理系统”,可实时查询住院军人的基本信息。医护人员填写《住院军人情况反馈表》,定期向住院军人所在部队反馈情况。此外,医院还定期组织军务、保卫等部门,对军人病区和医院周边场所进行巡查、纠察。
提供必要的保障,从生活上管。以往,一些驻地较远的官兵来院就诊,当天无法返回部队,在地方旅馆吃住,人员不好管控。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每年补贴10多万元,将招待所和医院食堂免费对来院就诊官兵开放,既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又方便了人员管理。
看病住院军人管理无盲区
“护士长,我父亲从老家来探望我,我想请半天假陪他上街逛逛。”采访中,记者遇见因骨折入院的战士吴冰冰正在办理请假手续。只见小吴写完请假条,由值班护士长签字后报值班主任审批,值班主任根据病情和请假事由,批准同意后,提出外出注意事项并报医院军务部门备案,同时录入“住院军人管理系统”。
小吴凭借逐级审批的假条,从护士站取回了手机和便装,高高兴兴准备出门。说起这里的管理,小吴感慨地说:“医院的批假程序,比部队还要严格!”
山东籍列兵小崔入伍前是个“网迷”,整天泡在网上。入伍后,由于部队工作繁忙,加之对军人上网有明确规定,小崔不能像以往那样随心所欲地在网上“冲浪”了,他感到有些沮丧。前不久,他因病要到第101医院住院。
小崔觉得这是一个畅游网络的好机会,可当他兴冲冲地带着笔记本电脑、无线网卡来到医院办理入院手续时,护士告诉他,医院专门为住院军人定制手机及电脑管理专柜,入院后手机、电脑统一交护士站保管,如需使用要填写使用申请单,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听了护士的话,小崔有些失望。
还有少数官兵是与小崔一样揣着“如意算盘”来医院的:他们有的准备趁住院之机,在医院驻地好好游览一番;有的计划利用住院的机会,回老家探亲访友,心想着还不占用自己的假期……可是,医院实行的“入院有引导、住院有人管、出院有交接”全程管理模式,让他们的计划都落了空。
如今,在第101医院住过院的官兵都说:这里不是管理盲区。据悉,新的管理模式建立以来,该院住院军人未发生一起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医院先后被表彰为“全军医院建设先进单位”“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去年,南京军区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做法。军区军务部副部长陈兴有介绍说,第101医院的实践探索,为在军区小散远直单位中开展委托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编辑微评
执行条令条例没有分内分外
■蔡鹏程
贯彻执行条令条例,依据有关政策法规抓好部队管理,是军队各级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分内分外之分。近年来,随着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频繁,临时配属到其他单位、借调、外出学习的官兵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官兵因病住院。这些官兵离开原部队来到新单位,一段时期后还要返回,常被所到单位视为“别人家的孩子”,在管理上容易被忽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靠多方协作,但关键的一条是,这些官兵临时所在的单位要主动承担起条令条例赋予的管理职能。在这方面,101医院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