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颅内血循环的“桥头堡”
按理说,面部的浅静脉血应汇集于面前静脉及颞浅静脉经颈外静脉再流回心脏。可偏偏面部有个特殊区域的血却容易逆流进入颅脑内。这个特区包括眼部及鼻部(危险三角)。当发生感染时,含细菌的静脉血可逆流至眼上静脉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发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所以,眼静脉相当于“引流渠”,海绵窦则是颅内血循环的“桥头堡”。
眼窝蜂窝织炎:无异于兵临城下
眼窝蜂窝织炎是指眼眶内眼球周围的蜂窝组织发生了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除表现红、肿、热、痛外,因受眼眶限制,压力增高,眼球向前突出明显。眼眶与颅脑只有一板之隔,并有暗道相通,岂不酷似敌军兵临城下,直逼中枢首脑?
海绵窦静脉炎:“桥头堡”失守
海绵窦相当于颅脑的“桥头堡”,眼部感染化脓菌侵入颅内,海绵窦是首当其冲。血流在这个呈海绵状的静脉腔隙里突然变得缓慢下来,细菌极容易在这里停留、繁殖,形成炎症和血栓,即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南京那个婴儿先是发生了眼眶蜂窝组织炎,因压力大,感染菌很易逆流进入海绵窦,进而引起了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是非常严重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其危险有三:形成局部脓肿,颅内压增高,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甚至死亡。
败血症:快速夺命的元凶
败血症是指细菌入血,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就是说血液中既有细菌,又有它们产生的毒素。患者常有寒战、高热、脉快、休克、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重度中毒症状,常致病人快速死亡。
一名5个月的婴儿抵抗力本来就低,再遭遇如此凶险的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很快就会被夺去生命。
怎样防治海绵窦静脉炎
1.保持面部清洁卫生。特别要避免眼、鼻危险三角区发生毛囊炎、疖肿等感染。
2.切勿抓、挤面部粉刺、疱疹和鼻疖肿。一旦发生鼻前庭疖,要避免挖抠、挤压;对鼻疖肿初期未形成脓头者可给予抗生素、热敷、理疗、激光照射治疗。
3.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磺胺类或青霉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