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血荒”并非某年“独有”,也并非某地“特色”。临床用血屡亮红灯,血库缺血频频告急,病人急、医院急、血站更急!究竟有没有真正解决季节性血荒的良策呢?
上海
启用血液预警制
为避免出现“血荒”的局面,上海市加强血液供需联动,建立了临床用血预警机制。
据了解,用血预警制主要针对上海市采供血机构血液库存总量或某一血型存量低于正常发血量、发生全市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了急救用血等情况。用血预警信息由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以短信、邮件等形式及时告知临床用血医疗机构,同时在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发布。预警级别:黄色给予正常发血量的70% ;橙色给予正常发血量的50% ;红色给予正常发血量的30%。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根据用血预警信息,合理安排病人手术,不让病人盲目等待。
对此,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主任朱跃国表示,血液预警制的启用为采血机构提供了可靠依据,各血站可以根据预警信息,采集临床上急需用的血型,从而使本市血型偏型情况得到缓解,让更多的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北京
将建献血者“公益银行”
为扭转每年冬夏两季无偿献血淡季的困局,北京市血液中心将为献血者建“公益银行”,对自愿无偿献血者进行积分奖励。
据了解,“首都献血服务网”于2011年10月完成升级改造。北京市血液中心在该网站上建立了“公益银行”,对每一位无偿献血者实行积分制管理。根据不同的献血次数和献血量,献血者可享受多项优惠服务:为献血者提供北京多家大医院的免费在线预约挂号服务,免除3元网上预约手续费;为献血者提供全国63家医院的专家号,其中北京19家;在线阅读(收听)近千种热销图书、杂志;还可查询全市各行各业的招聘信息等。
据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坦言,2011年上半年,全市采血达到19.8万人次,采血总量超过35万单位(每单位200毫升),同比增长4%,其中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占总采血量的94%。这种献血形式很容易受天气影响,因此,每年炎热的7月、8月和寒冷的12月、1月、2月,都是北京地区的采血淡季。目前,北京每年几十万的无偿献血者中,18岁至30岁的年轻人占八成多,是绝对的主力军,所以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新网站上线后,北京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后备军有望从目前的7万人扩大至10万人。
深圳
无偿献血服务队显身手
深圳很少出现季节性血荒,但是也难免在每年的7月份、8月份和春节前后出现用血紧张的情况。这时,深圳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的作用就彰显出来了。
据了解,2000年5月,我国首创的由深圳27名首届“全国无偿血金杯奖” 获得者发起的“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成立。服务队的成立得到了众多捐血者的积极响应,队伍规模迅速发展壮大。这些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不但自己定期献血,还通过培训学习懂得血液知识和献血常识,掌握宣传招募及服务技巧。他们经常在采血站、采血车、采血场地、企事业单位演讲,宣传献血知识,现场示范献血流程。
深圳血液中心副主任朱为刚认为,无偿献血工作除了政府重视支持外,深圳捐血志工服务队在招募无偿献血者时发挥了任何机构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目前,捐血志工服务队已发展到1200多人,在7、8月份或是春节前后这段特殊时期,一旦出现供血紧张的情况,捐血志工服务队成员就会发挥作用。不仅自己献血,也献身说法发动别人献血,“血荒”也就不攻自破了。
安徽合肥
无偿献血事业向农村延伸
安徽省血液中心肥西采血点在肥西县上派镇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合肥市无偿献血事业开始向农村延伸。
据安徽省血液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合肥地区临床用血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而由于暑假期间天气炎热,市民白天不愿意出来逛街,大学生也都放暑假回家,夏季献血量明显减少,仅仅依靠街头采血点已难以维系临床用血需求。
一直以来,无偿献血在城市开展得热火朝天,可在农村却是冷冷清清。为了扭转现状,安徽省血液中心设立肥西采血点,无偿献血工作实行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夏季临床用血紧张的难题,另一方面这有可能成为改变广大农民一直处在无偿献血事业外围现状的开始。
湖北武汉
借助广告求助救命血
日前,在湖北省武汉汉口佳丽广场和武广门前采血点竖起的“跪求!!!A型、O型血告急!”广告牌格外醒目,引得许多市民驻足观看,纷纷献血。这是武汉血液中心为缓解用血紧张的局面以“跪求”形式鼓励市民献血。
据了解,造成武汉季节性“血荒”的原因很多。由于冬季的寒冷和暑期的酷热,居民减少出行,使得街头献血的人员也相应减少;寒暑假期间,无偿献血主力军大中专院校学生大都在享受假期生活,参加献血的年轻人也大为减少;武汉市优质资源集中,外地甚至外省的一些病人希望到武汉来得到救治,相对也加剧了武汉用血紧张的局面。
武汉血液中心借助广告的形式做宣传,成效显著。网站、报纸以及街头“跪求献血”的宣传广告一经打出,立即引起多方关注,很多市民纷纷赶到街头采血点或武汉血液中心进行献血。据武汉市血液中心领导介绍,见报后的周末献血人数高达2188人次,平均每天的献血量达700位单位以上,相当于以前3、4天的量。血库存血量从最高的1级紧急状态下降到了3级紧急状态。
浙江
在全省医院推广自体输血技术
为缓解用血紧张状况,浙江省卫生厅今年将在全省的医院推广自体输血技术,并将其列入二级以上等级医院评审的重要指标。
据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徐润龙介绍,目前,浙江省常年血液制品缺口在20%~30%,尤其是到夏天用血高峰季节时,许多医院因血液短缺而取消或延后手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用自己的血液,救自己的命,不仅将有效缓解这一难题,同时,还能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主任严敏教授介绍,通过其负责的省部共建课题“临床合理用血中心研究”发现,如果自体输血技术能全面推开,将至少可以减少医院1/3的异体血用量。据该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医院已实施300多例自体血回输手术,节约了血液11万毫升。
此外,自体输血技术的应用对患者也十分有益,既能为患者节约手术费用,又有利于患者术后更好更快恢复。
黑龙江哈尔滨
让无偿献血成为“自愿”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省份,甚至是经济发达地区,连连出现医疗用血告罄的紧急情况,但在黑龙江省血液中心却显得泰然自若。
“确立一个理念,建立两种机制,达到一个目的”是黑龙江省血液中心探寻出的一条新路,被业界称为“哈尔滨模式”。一个理念是“献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无量”。两个机制是内部机制,即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外部机制,即无偿献血纪念品的梯次激励。一个目的就是自愿无偿献血。
据了解,正是由于这一模式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该中心扭转了2003年以前用血紧张的局面,书写了自2004年全面推行自愿无偿献血后连续七年没有出现“血荒”的历史。黑龙江省血液中心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捐献的目标。据黑龙江省血液中心前主任柳堤介绍,为了引导百姓彻底走出献血有害健康的误区,血液中心想了许多办法。血液中心要求每个职工都是宣传员,同时又是固定的无偿献血员。宣传对象以青年人为主,强调以人为本,由“要你献血”向“你想献血”转变,把落脚点放在了“献血既有利健康又帮助别人”,将新理念归结为 “献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无量”。同时,注重调动普通市民的献血积极性,黑龙江省血液中心根据不同层次人群特点展开了梯次宣传,逐步将无偿献血工作融入广大市民的自主意识中,并转为自觉行为。经过不懈努力,哈尔滨市不用下达指标,无需行政命令,靠市民自愿无偿献血就可以完成城市供血任务。